“臨別前我贈你一副對聯(lián),希望你多加斟酌,在學問上更進一步。另外,科場不利,你也不用掛懷,真正的人才國家總會用的。好好學習吧,活到老學到老嘛?!闭f罷,林則徐命兒子拿來筆墨紙硯,為左宗棠寫了一副對聯(lián),聯(lián)曰: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左宗棠萬萬沒有想到,此一見既是第一次又是最后一次。林則徐回到福建后沒有多久,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1850年10月中旬,林則徐出發(fā)前往平叛,11月22日便死在了路上。林左一見,對于林則徐來說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對于左宗棠來說則是永世難忘。自此,他便將林則徐當做人生之師,并將此次談話中的諸多內(nèi)容實踐于日后的軍旅、政治生活中。
左宗棠的一生深受經(jīng)世致用之學的影響,而該學說的領軍人物幾乎皆為抵抗派,例如林則徐、包世臣、魏源等。因此,左宗棠的骨子里就有了一種倔強的抗爭基因。
對于林則徐的崇拜,左宗棠保留到了人生最后一刻。他稱林則徐為“天人”,對其推崇備至,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他對胡林翼曾說過:“只要是稍懂一些天下道理的人就知道林則徐大人。我身在深山陋巷,大人肯定不知道我,但我卻對大人仰慕十多年了?!?/p>
在左宗棠七十一歲高齡督戰(zhàn)中法戰(zhàn)爭、高呼渡海作戰(zhàn)的前一夜,親往林公廟祭奠自己的人生之師林則徐,希望此戰(zhàn)能夠一雪前恥。
他不但對林則徐推崇備至,對另一位抵抗派的領軍人物包世臣同樣十分敬佩。1874年《包慎翁遺書》刊行,已為封疆大吏的左宗棠竟以罕見的語氣寫信給朋友,“敬乞購一全部見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