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悵望山河》山河不語(1)

悵望山河 作者:朱幼棣


094 山河不語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清平樂·六盤山》,“不到長城非好漢”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六盤山上并沒有一般意義上那種連綿不斷的漢與明長城。毛澤東詩中的長城,實指應(yīng)該是六盤山區(qū)仍然屹立的唐、宋時期許多關(guān)寨城堡--其中必然包括扼六盤山至陜北吳起鎮(zhèn)要道上范仲淹修建的要塞大順城。

蕭關(guān)道上,處處有黃蘆草。

范仲淹是憂思型的,憂國憂民--“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河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于是,我們知道了,長河落日中的“孤城”,無論是大順城還是麟州古城,都與玉門關(guān)、交河、輪臺、大散關(guān)一樣,在國家與民族的戰(zhàn)爭中,在歷史的危急關(guān)頭,具有星辰一般的象征意義。

相比之下,行走在六盤山峻嶺與古城堡之間,馬背上的毛主席豪放樂觀,心情極好。雁是詩人們喜愛的候鳥。毛主席也寫到了大雁,“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我又想到寫《慶州大順城記》的張載。這個城記寫得遠不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F(xiàn)在,其城墻、文字與斷碑一同沒入了蓑草。人們只記住了形容大順城堅不可摧的詞句,“百萬雄師,莫可以前”--原來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中的“百萬雄師”的出處,正在這座荒城,它曾在戰(zhàn)爭年代,被夕陽映照得銅墻鐵壁一般。這個成語的出處與用法,不僅反映了兩個人不同的性格,也反映了宋對西夏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不同,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與改朝換代有異,戰(zhàn)略防守與戰(zhàn)略進攻有別。

但是,我們不可據(jù)此,就斷定先賢與今人,誰更偉大。

鐵與火的戰(zhàn)爭過去了,大風(fēng)暴的時代過去了。范仲淹與毛澤東,在少年或青年時代都到過洞庭湖。晚年的范仲淹與毛澤東,都曾不約而同地又遙想起洞庭湖和岳陽樓,狀景抒懷,回望世事人生。

前者作《岳陽樓記》,觀景狀物抒懷;后者揮毫手書杜甫的《登岳陽樓》,一切盡在不言中--這讓人回味不已。

岳陽樓是唯一保存百年前古建原貌的古代名樓,聳立在大堤與高臺上的三層樓閣。岳陽樓沒有新修的黃鶴樓、滕王閣和鸛雀樓那樣現(xiàn)代、那樣高大雄偉,登樓也不用舉步,可以乘電梯直上直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