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想不死》淺閱讀現(xiàn)象學(2)

理想不死 作者:胡赳赳


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媒體閱讀比書本閱讀更行之有效;媒介批評正在替代傳統(tǒng)批評影響人們的意志;新聞背后的真相并沒有人關心,反而是人物的沖突和娛樂化的戲劇效果為人們津津樂道;假如你不知道對方嘴中的一個新詞,實際上已經(jīng)在一場交談中出局了。

沒有什么是不可以淺閱讀的。既不存在認知障礙,也對記憶力要求不高。從中世紀的美文作家彌爾頓到現(xiàn)代主義晦澀難解的龐德,從國學傳統(tǒng)到《紅樓夢》新解,從中華老字號的品牌到新奢侈主義的流行,從信使之函到博客日志的更新,從家鄉(xiāng)小鎮(zhèn)到全球機場,淺閱讀是信息轟鳴世界里橫跨東西的一場全球閱覽。

我們在認真地淺閱讀。搜索引擎所改變的生活方式使“定制”淺閱讀成為可能,它要求你用“關鍵詞”進行思考和檢索,在定制關鍵詞后,你的閱讀視界才能被打開。于是,“定制”成為閱讀的新法則,在定制的同時,“碎片化”的信息迷宮形成,事物的整體風貌被打破,而細節(jié)先于整體出現(xiàn)了,通過閱讀提取信息之海變成了由點到線再到面的過程。這更接近于國際的通信方式慣例,先有精確定制的人名和街道,然后有區(qū)和城市、省份和國家,而在此之前,人們的習慣思維是相反的。

淺閱讀使人們回到常識。一方面人們對深入的解構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反智性的“傻瓜精神”在發(fā)揮良好的作用,把頭疼的事情留給那些更為專業(yè)的人士吧,大眾領域內(nèi)只相信閱讀的光滑感和跳躍度。

淺閱讀不是林中路,而是交叉閱讀的小徑,在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閱讀迷宮中,深入淺出是必由之路?!跋M淺閱讀”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閱讀變革,無論是讀圖時代的叫囂,還是閱覽當代人物事,大到一件國際時事,小到一份辦公文件,淺閱讀能夠消費最大的信息量。

小說家東西在自己的作品集修訂出版時說,希望他的創(chuàng)作如果不能帶來新的思想的活力,那么,“就盡量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而電子媒介及銅版紙雜志這樣天生為淺閱讀的出現(xiàn)提供平臺的媒體,更是在“深度、趣味、信息量”的三大原則中,越來越偏向信息量作為基礎之物的重要性,一位雜志主編曾向他的記者們說,如果不能向讀者提供深度,就要保證趣味性,如果連趣味性也難以保證,至少應該有足夠的信息量。

淺閱讀的消費指征是:快速、快感、快扔。它符合大眾流行文化的一切基本品質,迅速享用、迅速愉悅然后迅速拋棄,工業(yè)化的大生產(chǎn)所帶動的淺閱讀雖然為人所詬病,但它的出現(xiàn)和流行是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

麥克盧漢說:“媒介的‘內(nèi)容’好比是滋味鮮美的一塊肉,破門而入的竊賊用它來對付保護思想的看門狗,分散它的注意力。”

從這種角度來說,淺閱讀能帶給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世界越來越呈現(xiàn)出“不確定年代”的面貌,經(jīng)濟所拉動的社會發(fā)展與全球化的“蝴蝶效應”使得人們處于物理意義上的“布朗運動”之中,雜交閱讀和工具閱讀伴隨著電子媒介的飛速發(fā)展,成為人們閱讀周遭世界的主要方式,閱讀具有心理學上的從眾效應:閱讀短信、閱讀博客、閱讀電郵、閱讀關鍵詞等,閱讀早已不是紙質閱讀的代名詞,閱讀是與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的觸點,我們幾乎不能一天不讀報紙、不看電視、不上網(wǎng)瀏覽或不打電話,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了解外部世界,但人類的安全感卻并沒有增加,反而越來越感到自己置身于一種從未有過的不確定性之中。

只有淺閱讀,也許是唯一緩解這一癥狀的方式。而麥克盧漢的預見正在應驗:“在機械時代,我們完成了身體在空間范圍內(nèi)的延伸。今天,經(jīng)過了一個世紀的電力技術發(fā)展之后,我們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擁抱全球?!?/p>

另一位批評家蘇珊·桑塔格則是“反對闡釋”的,她對淺閱讀的貢獻提供了智力上的支持,她給“作為反動的、僵化的闡釋”戴上了一頂帽子:它是智力對藝術的報復,也是智力對世界的報復——“去闡釋,就是去使世界貧瘠,使世界枯竭——為的是另建一個‘意義’的影子世界”。

紙上得來終覺淺,閱讀雖早已遍及各種介質并最終使全球成為一個閱覽室,但閱讀終究還是回到了淺的本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