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亭
在街頭閱讀和購買閱讀品,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而具體的道具就由報刊亭、贈品和小面額貨幣構成。在報刊亭能買到電話卡、飲料,但最重要的當然是印刷品,花花綠綠的印刷品標榜得極具煽情意味:滿目都是大字報和美人圖。在這里,閱讀是一種消費行為,它因為具有感官性和對心理的刺激而獲得青睞。
天氣會對報刊亭的銷售構成最大的影響,在好的天氣,這個終端會聚集很多的人群,川流不息,由早到晚,而在下雨的天氣,人流量減少了,報刊亭多少顯得有點孤獨。
北京的報刊亭幾乎遍布于每一個十字路口,它的形狀整齊劃一,海報和商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裝飾,因此并不顯得單調;上海的報刊亭比較干凈整潔,沒有印刷品雜亂無章堆砌的亂,彬彬有禮的服務也使人樂意去接受一份雜志或一張報紙,像極了接受一份贈饋;而在廣州,多以報攤的形式出現(xiàn),附著在小零售店的門面前,顯示出隨意的性情以及虛弱的經營感。
如果存在一個游牧與棲息之地,報刊亭就是最好的放養(yǎng)的牧場,因為可以閱讀到氣味熟悉的印刷品,它讓浪子以為,無論走到哪個城市,都像溫柔地生活在本城。
購書中心 購書中心常常是閱讀權力場的中心地帶。一家人周末去書店讀書并不在少數,但這只是表象,更多的人則匆匆而來,一邊打手機交代生意,一邊向購物車里扔那些看起來順眼的書。買而不讀是為賊,如若真是讀書人,即便他真有偷的舉措,也是不能扭送到公安局的,至多是對偷書失敗的人給予處罰。
看來在購書中心這個終端,發(fā)生的不僅有交易,還有兇險,但購書中心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越來越先進了,對想冒險者來說是一場思想爭斗和生死考驗。購書中心的喧嘩預示著它有著超級市場一般的命運,寧靜被打破,龐大的商業(yè)現(xiàn)場讓人無法滋生出閱讀15分鐘再決定是否購買的念頭,而是匆匆而來,疲憊而去,被腫脹的書堆和書架弄得頭暈眼花。
好在購書中心仍是無數讀書人心目中的一個庇護之所,對為區(qū)別市井喧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喧囂喜聞樂見,每一個城市的購書中心大抵都有不同的造型和風格,如果深入到內部則殊途同歸:熱銷的書和冷靜的書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命運。
附:書店是百貨公司,報攤是超市
1.書店和報攤,就像百貨公司與超市的區(qū)別;
2.在書店永遠覺得雜志不貴;
3.書店有更多的品牌雜志,報攤有更多的爛雜志;
4.書店對光線和音樂有要求,而報攤則無;
5.書店里永遠不缺乏高挑的美女,報攤則只有老板娘;
6.在書店買的雜志閱讀會更細密,在報攤買的雜志翻翻就扔了,盡管是同一本雜志;
7.購物環(huán)境能滿足我這類人的虛榮心,即便買一把雨傘,也堅決要去百貨公司;
8.雜志在報攤,是一種氣質上的入鄉(xiāng)隨俗;雜志在書店,卻顯得比書籍更高級;
9.沒有人能在報攤徘徊15分鐘以上,除非他是統(tǒng)計員;
10.流動報攤不是創(chuàng)意,流動書店才是,為什么不可以給書店安上輪子?
11.書店永遠充滿主人的心機,報攤則千人一面;
12.如果一家百貨公司主營書刊,附帶賣些LV、GUCCI、BOSS,會不會就是大同世界?
13.記住,西單圖書大廈和王府井圖書大廈從來就不是書店和百貨公司,你可以稱之為超市、巨大號的報攤、主渠道的“甜水園”。新華書店既不新華,也不書店;
14.書店需要多一些玻璃櫥窗才好,報攤需要多一些今日特價才好;
15.書店應該學習百貨公司的買1000贈1000的連環(huán)返券,只須將書的定價提高一倍即可;
16.書店可以推出公司書架和家庭書架的首付業(yè)務,讓讀者先連書帶架搬回去,再分期付款;
17.書店可以用自己的品牌策劃出書,但這太像超市的做派,如家樂?;鹜饶c;
18.誰說CBD沒文化,CBD的書店比中關村的書店火;
19.百貨公司從不賴發(fā)票,書店經常,超市偶爾,報攤干脆沒有;
20.書店和報攤因此更符合商人的習性;
21.百貨公司和超市懂得用文化賺錢,書店和報攤懂得賺文化人的錢;
22.不要嘆惜入錯行,時光就是那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