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叔同的自我修養(yǎng)》改過(2)

李叔同的自我修養(yǎng) 作者:李叔同


別示者,即是分別說明余五十年來改過遷善之事。但其事甚多,不可勝舉。今且舉十條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與諸君言之。

《華嚴經(jīng)》中皆用“十”之數(shù)目,乃是用“十”以表示無盡之意。今余說改過之事,僅舉十條,亦爾;正以示余之過失甚多,實無盡也。此次講說時間甚短,每條之中僅略明大意,未能詳言;若欲知者,且俟他日面談耳。

一、虛心。

常人不解善惡,不畏因果,決不承認自己有過,更何論改?但古圣賢則不然。今舉數(shù)例,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庇衷唬骸奥劻x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鞭静駷楫敃r之賢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笔ベt尚如此虛心,我等可以貢高自滿乎?

二、慎獨。

吾等凡有所作所為,起念動心,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若時時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為。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又引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贝藬?shù)語為余所常常憶念不忘者也。

三、寬厚。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賢處事,惟寬惟厚。古訓(xùn)甚多,今不詳錄。

四、吃虧。

古人云:“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惫艜r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xùn),賢人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p>

五、寡言。

此事最為緊要??鬃釉疲骸榜啿患吧??!笨晌吩?!古訓(xùn)甚多,今不詳錄。

六、不說人過。

古人云:“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工夫檢點他人?!笨鬃右嘣疲骸肮院穸∝熡谌恕!币陨蠑?shù)語,余常不敢忘。

七、不文己過。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我眾須知文過乃是最可恥之事。

八、不覆己過。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處,即須發(fā)大慚愧,生大恐懼,發(fā)露陳謝,懺悔前愆。萬不可顧惜體面,隱忍不言,自誑自欺。

九、聞謗不辯。

古人云:“何以息謗?曰:無辯。”又云:“吃得小虧,則不至于吃大虧?!庇嗳陙韺掖谓?jīng)驗,深信此數(shù)語真實不虛。

十、不嗔。

嗔習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但我等亦不可不盡力對治也?!度A嚴經(jīng)》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笨刹晃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