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義為何如此脆弱》全球化的另一面(5)

正義為何如此脆弱 作者:萬俊人


可是,這種被稱為“社會契約論”的解釋,并沒有也難以說清楚亞當·斯密揭示的那只“看不見的手”。市場經(jīng)濟的魔力在于它似乎只愿意遵循“叢林規(guī)則”,進入并推動市場的資本只以利潤為目標。對于資本的擁有者來說,利潤具有色情般的誘惑力。因此,利潤追逐下的市場如同戰(zhàn)場。華爾街不相信眼淚,只相信冒險家和強者。市場的規(guī)則和秩序并不具有真正的平等基礎或一致認同,即使我們接受羅爾斯關于公平正義的原則源于“原初狀態(tài)”(作為達成契約的起點)下的“無知之幕”(作為讓契約各方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理想假設)的學理解釋,也沒有人能夠擔保市場規(guī)則和秩序的過程公正與結果公正。對此,馬丁和舒曼真正是有理性的。他們洞見到,20∶80的社會實質上不過是“五分之一的社會”。因為市場經(jīng)濟歸根結底是資本競爭的經(jīng)濟,市場是投注資本的賭場(所謂“卡西諾-資本主義”或“賭場資本主義”[casino capitalism]),因而資本的擁有量和使用方式實際決定著進入市場的各方所處的地位和可能取得的結果,這使得富有或資本本身就具有權力的性質(至少,“在富裕沙文主義者中間,富裕是一種權力”),所謂自由貿易“僅僅意味著實現(xiàn)強者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市場經(jīng)濟自身的內在邏輯是一種“充量化”(maximization)的功利主義+權力擴張的兩極化邏輯:在一般情形下,原始資本越多,意味著可能獲得的利潤越大;反過來,利潤越大,意味著再生資本越多……如此無窮遞增或者遞減,終使強弱貧富兩極分化。據(jù)剛剛召開的聯(lián)合國特別會議報告,目前,占世界30%不到的人占有著全球70%以上的財富。這一事實確切地解釋了馬丁和舒曼的“五分之一社會”的概念含義:少數(shù)人的社會即是強者的社會。

在強者宰制的世界里謀求全球一體化,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民主和公正。市場經(jīng)濟的確最合乎人類的自由天性,自由競爭也的確是最能生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并因而創(chuàng)造最大效率的經(jīng)濟生活方式。但自由是否平等?是否必然蘊涵著社會民主?自由競爭是否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最大的效率?或者退一步說,是否能夠保證讓每一個人都獲得利益?仍然是成問題的,尤其是當我們在一種全球化的話語語境中來追問這些問題時,疑惑就更大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