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與文化的相似性 一個族群所具有的相似性有助于使其成為一個民族。這些相似之處可能是人口特征(如語言、種族以及宗教),也可能是共同的文化或歷史經(jīng)驗??梢哉f,美利堅民族是弗吉谷(Valley Forge)、“二戰(zhàn)”、馬丁·路德·金、麥當勞、MTV電視網(wǎng)、“超級碗”(Super Bowl)、詹妮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9·11”恐怖襲擊以及許多其他人、事件與過程的產物。這些構成了美利堅的經(jīng)歷。美國國旗、山姆大叔以及“勇敢的鷹”等象征加強了民族主義(Kolst ,2006;Geisler,2005)。
共同體感 民族的第二種界定因素是共同體感,其中感知是關鍵。無論其客觀的相似之處是什么,一個群體本身并不足以成為一個民族,除非其主觀上是如此感知的。一個群體中的人們必須感覺到了他們具有相似之處并由此而聯(lián)結在一起。各種感知對于民族界定的重要作用或許必然使得“我們-群體”的自我界定所基于的不僅是其成員的相似之處,還是民族成員對于自身所在群體如何不同于其他群體。群體成員之間彼此相近以及不同于他者的感覺是非常主觀的。
政治獨立的期望 民族的第三種界定因素是其政治獨立的期望。民族與種族群體的區(qū)別之一在于,民族期望自治、至少是自主。美國有許多種族群體,如意大利裔美國人。各種族群體具有共同的文化以及視為同一的感覺。但由于他們沒有政治獨立的要求和期望,所以只是種族群體而不是民族。在民族失和的國家(如塞浦路斯擁有占多數(shù)的希臘族群和占少數(shù)的土耳其族群),少數(shù)民族拒絕承認被多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合法性。
應該指出的是,種族群體和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總是清晰的。在許多國家,種族群體或許在真正的民族主義(分離主義)情緒的邊緣徘徊不定,或者一些人是民族主義者而其他的則不是。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很多法裔加拿大人一直對其在加拿大的地位感到不滿。一些魁北克人支持獨立,而另一些人并不支持。一旦種族群體的主流意認為其在政治和文化上具有獨特性,就成為了一個種族民族群體(ethnonational group)(Conversi,2002 & 2004)。
民族主義
傳統(tǒng)政治的第二種的取向是民族主義(nationalism)。這是一種催生愛國情感的政治認同感,與一個“我們-群體”相聯(lián)系,同時區(qū)別于“他們-群體”。民族主義對于世界政治的結構和行為的重要性怎么估計也不為過。民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ideology)。像其他所有意識形態(tài)一樣,民族主義是以下一系列觀念,即:(1)判定善惡的價值觀;(2)(愛國主義)行為方式的直接支持者;(3)與那些信奉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人保持聯(lián)系;(4)與那些并不信奉民族主義的人相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