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馮友蘭追問人生》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甲)(1)

馮友蘭追問人生 作者:馮友蘭


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甲)

人生有意義嗎?對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人生是有意義的”,但人生的意義常因個人的見解不同,而各有差異。一件事物的意義,各人所說可以不同,其所說的不同,乃因各人對此事的了解不同,人對于宇宙人生的了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對于人的意義亦有不同。宇宙人生對于人所有的某種不同的意義,即構成人所有底某種境界。

人生中的境界可分為四種:(一)自然境界,(二)功利境界,(三)道德境界,(四)天地境界。現(xiàn)敘述于下。

(一)自然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為是順著他的才能或順著他底習慣與社會風俗去做。既無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各種意義,小孩吃奶和原始人類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是屬于自然境界,普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

(二)功利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為是以追求個人的利益為目的,其與自然境界不同之處是自然境界底人其行為無目的也不明白意義,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為確定的目的且能明白它的意義。這兩種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三)道德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為是行義底。所謂義與利,并非各不相關,二者表面相反,實則相需相成。二者的真正分別,應該是求個人之利者為利,求社會之利者為義,亦即程伊川所說:“義與利之別,即公與私之別?!钡赖戮辰缰械娜?,其所作為皆能為社會謀利益,古今賢人及英雄便是已達到道德境界的。

(四)天地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為是事天底。換言之,我的身軀雖不過七尺,但其精神充塞于天地之間,其事業(yè)不僅貢獻于社會,更能貢獻于宇宙,而“與天地比壽,與日月同光”。唯大圣大賢乃能達到這個境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