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永遠歸屬于有準(zhǔn)備的人
立國僅二十年的隋朝亂了,帶著開皇盛世的余溫。
大業(yè)七年(611年)齊郡鄒平(今山東鄒平)人王薄于長白山(山東鄒平、長山、淄川諸縣交界處)聚眾起義,自號“知世郎”,又作《無向遼東浪死歌》:“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矟侵天半,輪刀耀紅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p>
同年,“累世仕宦,資產(chǎn)富厚”的大富豪劉霸道在今山東惠民起義,眾十余萬人,號“阿舅軍”。
漳南(今河北故城東)人孫安祖、竇建德占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起義,兵至萬人。
鄃(今山東夏津縣)人高士達于清河(今河北清河)起義,聚眾千余人。
自此,農(nóng)民起義席卷中原。大業(yè)七年,瓦崗山義軍也在韋城(今河南浚縣)人翟讓帶領(lǐng)下聚眾起義。
翟讓原為東郡(今河南滑縣)法曹參軍,驍勇善戰(zhàn),很講義氣,頗具聲望。隋煬帝時犯事下獄,論罪當(dāng)斬。東郡獄吏黃君漢十分佩服翟讓的為人和驍勇,認為他可成大事,就放走了他。翟讓逃到瓦崗寨,招兵買馬,發(fā)動起義。
許多貧苦民眾紛紛歸附義軍,其中就有客居衛(wèi)南迫切要改變自身地位的李勣,當(dāng)時他17歲,不過既然天下有變,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迫切想改變自己和家族地位的李勣,立馬就投身義軍。與他一起投身瓦崗寨義軍的還有翟讓的同鄉(xiāng)好友單雄信。還有很多“善使長槍”的“齊(今山東濟南)、濟(今山東東阿西北)間漁獵之手”。這一下,瓦崗寨的軍事實力便迅速壯大起來,雖然人數(shù)較少,但當(dāng)?shù)毓俑畢s奈何不得他們。
翟讓并不是各路義軍中勢力最強、最有前途的,李勣去投奔翟讓,原因大概有四點:第一,同鄉(xiāng)之誼;第二,翟讓口碑不錯,且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和文化,可能成事;第三,翟讓大本營——瓦崗就在東郡界內(nèi),距離最近;第四,翟讓剛剛建隊,李勣可發(fā)揮最大能力,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得到的多,這也是秦末蕭何雖然不喜歡劉邦卻幫他打天下,三國時期諸葛亮把寶押在劉備身上的原因。
當(dāng)然民間的說書先生可不管這些,咱們這些平頭老百姓也不管這些,李勣作為平頭百姓造反最成功的典范之一,說書先生自然不能讓李勣變成大隋的反賊,在《隋唐英雄傳》中,徐茂公也就是李勣,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遂和幾位好友一同在賈家樓聚義,稱為“賈家樓四十六友”。后來,這些人紛紛上了瓦崗寨,徐茂公也因?qū)ε笥训那檎x,和要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一起上了瓦崗寨,與魏征一起成為混世魔王程咬金的軍師,這段故事在我們魯西南說的比桃園三結(jié)義還要熱鬧許多,墜子書一唱,端得是男兒義氣,丈夫豪氣并起。此處暫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