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年號,之所以用光緒兩個字,是因為皇帝是道光皇帝嫡系的子孫,而且希望咸豐、同治二朝的內(nèi)憂外患,到此能夠結(jié)束。當時又下詔,給同治皇后加封號,但這些形式上的東西,不能阻擋皇后殉節(jié)的決心,皇后在3月27日自盡而死。皇后的死固然是由于殉節(jié),但也是她心里不平所致。對于這件事的議論,有人認為皇后自盡是慈禧諷刺所致。但為慈禧辯護的人,則認為當時皇位已經(jīng)確定,大勢已去,何必這樣去做。在事情最緊急的時候沒有自盡,后來反而這樣做了。但皇后殉節(jié)的事情,使外界深受感動,大家議論紛紛。如果沒有這件事兒,就不會這個樣子?;屎笱彻?jié)之后,御史和各省都有上奏,說立醇親王之子不恰當,這都指向了慈禧,因為外界都知道慈安一向行事謹慎,不問政事。這事兒一出來,影響很大,甚至影響到了慈禧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又過了四年,吳可讀在薊州同治皇帝陵寢附近自盡,為不給同治帝立子嗣而抗爭,太后見到這些,也覺得不安,就下達一道諭旨,說明前因,說如果將來皇帝生下皇子,一定即位之類的話。
醇親王是皇帝的父親,他自己上奏免去他的各項職務(wù),在朝堂之上也必須向皇帝下跪磕頭。其實他是皇帝的父親,沒有磕頭的道理。在奏折中他說聽到兒子被選上,心里很震驚,不知道該怎么辦,回到家之后,心里也很緊張,神經(jīng)錯亂,加上肝病犯了,不知道怎么辦,恐怕要死去了之類的話。太后看了后,讓大臣們商議,后來商定允許他辭去各種職務(wù),只要是朝賀等典禮,都不參加。有國家大事,應該向兩位太后咨詢,遇上太后生日,要在偏殿行禮,不用跟隨眾人朝拜。他親王的爵位,世襲罔替。他管理的軍隊,交給惇親王。醇親王把自己的經(jīng)驗和訓令,告訴惇親王。但這個時候軍隊已經(jīng)弊端很深,軍隊都是些地痞無賴。將官也都什么都不會,因此有沒有都沒什么用。想起同治初年,慈禧第一次垂簾聽政的場景,這是她第二次掌握國家大權(quá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