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敬愛老師(1)

13歲前,好媽媽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的諾貝爾精神 作者:木紫


布坎南(JamesMcGillBuchanan,1919年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是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因把經濟方法運用于政治過程的研究填補了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空白而獲獎.

我在閱讀諾貝爾獲獎者的成長經歷的時候,發(fā)現他們中很多人都能虛心接受名師的指點.名師帶給學子的不光是知識的指點、經驗的傳遞,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格的培養(yǎng)與熏陶.

在布坎南的辦公室里,掛著兩位導師的畫像,分別是奈特和威克塞.布坎南這樣評價這兩位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幫助,他說:奈特為自己的許多經濟著作提供了思想體系框架;威克塞爾則提供了具體的思想.布坎南如此高度評價兩位老師對自己學業(yè)上的幫助,足見他有多么敬愛自己的老師.

布坎南與奈特老師的相遇純屬偶然,他無意中選擇了奈特老師的課,并且很快就被吸引了.奈特總是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布坎南太喜歡這位老師了,他顧不得自己是一名并不算太優(yōu)秀的學生,就跑去老師的辦公室和老師聊天.布坎南覺得只要老師跟自己聊上5分鐘就知足了,誰__知道兩個人一見如故,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隨著不斷地接觸和了解,布坎南越發(fā)敬重老師的治學精神.

老師總是對布坎南說:"一切都需要以智力獲取,很難看似真理的事物,其實都大有問題,有勇氣能沖破知識的迷霧,才不愧為真正的學者."奈特的鼓勵給當時信心不足的布坎南以勇氣和力量,使得他自由而奔放的心有了歸宿.很快地,布坎南就和老師成為了朋友.奈特不肯輕易臣服于神明的精神影響著布坎南,使得他無論在任何時候無論在科學領域之內或之外,都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問題,去追求真理.

在布坎南心中,奈特是偉大的,但是布坎南只是把奈特奉為先知,這一點正契合奈特的治學理念.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好老師啟發(fā)的是孩子的思維,讓他們的思維更廣闊,而不是將其禁錮在自己的思想疆域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