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生報國:何思源傳》第二章 故土求學(14)

書生報國:何思源傳 作者:石耿立


何思源前半生是和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在山東辦大學,辦中學,提倡武訓精神、求生教育,支持、幫助梁漱溟的鄉(xiāng)農(nóng)教育,都和他在菏澤六中那些老師給他的精神滋養(yǎng)有關(guān)。何思源從離開菏澤六中,一直到晚年,每當提到當年的王鴻一、葛象一和叢禾生三位先生,他都是非常激動,稱呼他們?yōu)椤岸鲙煛薄?/p>

菏澤六中在王鴻一、葛象一、叢禾生先生手中確立的辦學宗旨是:“以發(fā)展青年身心,培養(yǎng)健全國民,兼為研究高深學術(shù)及從事各種職業(yè)的人?!边@樣的教育理念現(xiàn)在看來也不落后。王鴻一、叢禾生、葛象一是革命志士,多留學海外,既有深厚的國學底子,又有新潮的觀念,且對傳統(tǒng)的優(yōu)勢和弊端感同身受,他們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但是又不凌空蹈虛,而是腳踏實地,從辦學開始,進行“立人”的新式的教育。

何思源對六中的感情終生不忘。他從這里起步,之后的事業(yè)的助手也多是六中的同學。在1935年編輯的《山東省六中一覽》中,何思源在序言中說:“長江以北能與之相抗衡的學校,只有保定的育德中學,北京的師大附中。以學校為單位,每年每次升學人數(shù)與考取之比率,在長江以北各中學中,我們的學校占第一位。”在何思源的筆下,我們可以想見,六中何其盛也!何思源從14歲到18歲,整整四年的時間,在六中度過了從混沌初開到展翅飛翔,走出去見世面的人生歷程。

但是也是在這個階段,何思源像當時的大多數(shù)青年人一樣,遵照父母的媒妁之約,和菏澤城北劉小鬼莊的小腳姑娘劉氏完婚。關(guān)于這位劉氏姑娘,何思源在后來的回憶文字中從未提及,但何思源后來每月給她寄生活費。據(jù)何思源的外甥朱健亭講,劉氏夫人有一個眼睛是盲的。何思源與劉氏夫人是屬于舊式的包辦婚姻,劉氏夫人不識字,沒有文化,兩個人無共同語言。

何思源在家鄉(xiāng)和劉氏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即著名的畫家何方華。何方華生于1915年,12歲畢業(yè)考入山東省立第六中學。在中學學習期間,即對繪畫有濃厚興趣,并受何景山、趙文齋兩位前輩之啟迪。何景山是一位民間畫師,何方華之本家。趙文齋是六中的美術(shù)教師。何方華初中畢業(yè)時已積累了不少畫幅,由趙老師倡議,在學校舉辦了一個個人畫展,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何方華在家鄉(xiāng)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不久,山東淪陷且菏澤又發(fā)生了大地震。他南下到達重慶,何思源時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留在淪陷區(qū)打游擊,兩地音信不通。后來,何思源希望兒子何方華學政治經(jīng)濟或理工科,但何方華卻于1939年考取了從南京遷渝的國立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從此,踏上了繪畫之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