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離去后,十六混成旅旅長一職改由原第一團長楊桂堂擔任。楊桂堂長馮玉祥近二十歲,原系陸建章推薦而來。他為人卑鄙昏庸,以鉆營弄權(quán)為能事。馮玉祥治軍雖嚴,卻因楊后臺硬奈何不了他。楊原是酒色之徒,自馮玉祥離去后,更肆無忌憚,但對官佐卻能虛意體恤,不輕易使用鐵腕。部隊的訓練他不理不問,一概交付各營長處理,自去尋歡作樂,因此軍中很少見到這位旅長的身影。雖然各營仍能堅持訓練,但因沒有首腦,漸呈一片渙散之態(tài)。
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正酣,北京政府圍繞著是否加入?yún)f(xié)約國對德宣戰(zhàn)問題,爆發(fā)了所謂“府院之爭”,實際是北洋軍閥體系內(nèi)皖系(段祺瑞)與直系(馮國璋)的一次分裂。段祺瑞主張加入?yún)f(xié)約國對德宣戰(zhàn),以此作為向日本借款購槍械的籌碼,進而實現(xiàn)武力統(tǒng)一的美夢,總統(tǒng)黎元洪及副總統(tǒng)兼江蘇督軍馮國璋則堅決反對,雙方激烈沖突。這年4月,段祺瑞慫恿各省親信督軍通電反對黎元洪,堅決主張參戰(zhàn)。黎憤而下令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段則指使其爪牙公開脫離北京政府。奉系張作霖及山西閻錫山亦依附段祺瑞,黎元洪窮于應付,召“辮帥”張勛入京調(diào)停。不料張勛入京后,竟趁機演起復辟帝制的丑劇。7月1日,清朝廢帝溥儀重登龍位,改元宣統(tǒng),并封爵賜號,一時丑態(tài)百出,惹得舉國大嘩,聲討電文如雪片飛來。
張勛為了應付戰(zhàn)局,便“挾天子以令諸侯”,調(diào)十六混成旅入京“勤王”,楊桂堂竟然立即應召而去京,參加“御前會議”。軍中一些受馮玉祥多年熏陶的軍官如李鳴鐘、宋哲元、佟麟閣、孫良誠等人召集軍官會議,決定反對復辟,并聲明不再承認楊桂堂是旅長。同時,派孫良誠、劉汝明去請馮玉祥回軍。馮玉祥到達廊坊時,全軍如同棄兒再見生母,悲喜交集,一片唏噓之聲。
馮玉祥決定討伐張勛,通電全國“誓以鐵務衛(wèi)護民國”,并立即切斷鐵路,然后揮師沿北寧線攻占了永定門。辮子兵腐朽卑怯不堪一擊,略一接火即全線潰決,狼狽退入北京城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