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翠灣連紅渚,宛似武陵迷(3)

蘇軾門人:晁補之傳 作者:潘守皎


總之,宋朝的京東路一帶民風淳樸、尚武豪俠,這為晁補之植下一種天生豪雋的基因。此外,故鄉(xiāng)歷史上一些人物的英雄事跡同樣激勵著晁補之對軍事的興趣。這是他年輕時喜讀兵家之書的因由。他曾經很認真地在還未出仕之前向朝廷進獻《安南罪言》,用洋洋灑灑幾千字的筆墨詳述交趾作戰(zhàn)的方略。后來也曾經在遼宋邊情緊急的時候,向朝廷獻上了他平生最長的一篇文章——《言北事疏》。我們可以想象,彭越、秦叔寶、程咬金、單雄信、徐懋公們的千秋功業(yè),肯定會讓他心向往之。然而,家學的傳統(tǒng)與儒家思想的熏染,讓晁補之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深于經術的儒士,仁民愛物的思想體現(xiàn)在他一生為官作宦的人生實踐之中。所以,在齊州任上,面對河北災荒而流入齊州的大量災民,晁補之總是極力安撫。他為災民建起臨時住處,并且用朝廷賑濟的糧米設立粥棚,同時又購置草藥以防疾病蔓延,每一件事他都親自過問。在他的體恤之下,幾千人得以活命。在赴河中府就任時,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通了當地百姓渴盼的黃河大橋。在晁補之為官的時光里,除了短暫的牧守經歷,“庠校五歲,館閣四年”(晁補之《謝淮南漕彭元施啟》),更多的時間是在學校、秘書省和史館。在晁補之的思想中,儒家思想是基礎,受時代和家庭的影響,佛教和道家思想對他濡染甚深。然而,晁補之一生卻豪雋但難以灑脫,超邁但難以出世。這是他詩詞之中多沉郁悲咽之音的由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