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Lewind
Dr. Who開辯論賽,要“提供更多的證據(jù)支持自己的觀點”,還要“駁斥別人的觀點”。兩件事都有點麻煩。自己覺得我的觀點已經(jīng)說得比較透了,一時還真找不到更多的證據(jù)。而要“駁斥”別人的觀點,就得先把別人的觀點看懂吃透。我可能骨子里是個懶人,不得不逼著自己把正方的觀點讀了一遍又一遍,但愿沒有曲解誰的意思。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個關于浮沉問題最好的模型,那就是潛水艇。
如果我們認為潛艇的體積(含水箱的全體積在內)不變,那么在海水進出水箱時,發(fā)生變化的是潛艇的整體質量(含箱內的海水),從而導致其平均密度發(fā)生改變。
如果我們認為潛艇的質量(艇及所攜氣體)是不變的,那么海水進出水箱時,發(fā)生變化的是潛艇占據(jù)的體積(含氣體的體積),從而導致其平均密度發(fā)生改變。
正是平均密度的改變導致了潛艇的沉與浮。無論上述哪種理解,都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茶葉的問題同理,也是密度改變的問題。
hbchendl談的是密度問題,其實我談的也是密度問題。hbchendl所說的“表面問題”是連硬幣都能實現(xiàn)的水上漂浮,這是水的表面張力造成的,不是我們要討論的。
我認為,茶葉其實就是一艘潛水艇。無論是參與討論的朋友提出的“卷曲的空洞”(來自謝穎),還是“葉脈”(來自Albert_JIAO),或者“海綿組織”(來自潘衡岳)等結構,都成了“茶葉潛艇”的“水箱”。因為無法證實,所以我在最初的答案中也沒有否認過上述這些“水箱”的存在。只不過,我認為茶葉表面的纖毛層是更大的“水箱”,是“茶葉潛艇”的“主水箱”。
八爪魚曾經(jīng)提出,葉蠟對荷葉表面的拒水起了主要作用,而茶葉的葉蠟已經(jīng)被破壞了。姑且不論茶葉是否有葉蠟,單是荷葉本身,八爪魚所引文獻中提到:“不是因為化學疏水性,而是在物理性質上。”可見他也贊同,葉蠟不是主因,纖毛才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