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苦(包括受苦、壓力和不舒服)是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所無法避免的。苦的原因在于執(zhí)著。為了減輕痛苦,我們需要放下我們的執(zhí)著、渴望、依附和堅持。做媽媽是學會放下的高效課程。我們必須放下對感官欲望的立即回應——想打會盹或者做些運動——一切為了照顧孩子。
做媽媽也會讓我們放下長期抱持的一些觀點,我們會了解到更為豐富的人性,最棒的是可以影響一個成長中的孩子,盡管我們對孩子的性情養(yǎng)成只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男孩喜歡玩槍,無論他們的媽媽是多么愛好和平;很多孩子喜歡吃垃圾食品,盡管我們規(guī)定了他們的飲食口味?!安灰嫖淦?!”、“不要吃垃圾食品!”、“別在我眼皮底下胡作非為!”這樣的規(guī)定已經太多了。我們仍會用這些規(guī)定來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如果執(zhí)著于不切實際的期望,就會體驗到苦。拿出時間來吧,只要幾個月,就可以學會放下。
只有收回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才可以得到安寧。如果我們堅持要一個一直潔凈的家,就會因此而受苦。如果堅持要孩子成為某種人——卓有成就的學者、運動高手、音樂神童——失望就會在不遠處等著我們,孩子也會因此受苦。如果我們期望自己成為完美的媽媽——會組織很多活動、會烤香噴噴的面包——那我們就會活在罪疚感之中。有事情來時,盡自己的全力做就好。在那之后,放下它們,平靜地生活。
撫養(yǎng)孩子是一個不斷放下執(zhí)著的過程。最后,我們會把孩子們想要的主權歸還給他們——在他們長大成人后。蘇哈娜給媽媽們提供了一些長期的建議,不對年輕人的做法感到焦慮的唯一辦法,是放松她所緊抓不放的:
撫養(yǎng)孩子的每一階段都會感受到焦慮,最考驗我的是最近這幾年,孩子們都進入了青春期。他們不斷試探我的底線,還總是冒險,我有好多個夜里都睡不好覺,不知道他們會干什么。對治我的焦慮也成為一項修行。最終我了解到,有必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安放信任的地方:我已經做了所有可以做的去引導他們?,F在能做的,只是時不時地警告他們,給些建議,讓他們過自己的生活。給他們獨立的空間,不讓自己被恐懼控制住,我得再放寬一些才行。
我曾在修行小團體中探討此事,隨著年齡的增加,放下的能力也在逐漸增強。一個女人分享了她的體悟:要放下的不僅是對已經長大的孩子的控制,40歲也是放下自己“裝酷”心態(tài)的最佳時機。對很多女人來說,最大的難題是放下虛榮心。就像金寫的那樣:
我過去曾十分在意我的容貌。一直想把自己變成特定的樣子,這耗掉了我很多的能量。過去2個月里,我終于從中解脫出來了,開始接納自己的樣子。最重要的,是吃得健康和多做運動。我不再被那個龐大的執(zhí)著壓著。心里好受快樂得多,也卸下了女人一定要年輕漂亮的文化習俗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