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私的基因》第一章 為什么會有人呢?(2)

自私的基因 作者:(英)理查德·道金斯


我自己也覺得,一個單純以基因那種普遍的、無情的自私性法則為基礎的人類社會,生活在其中將會令人厭惡至極。然而我們無論怎樣感到惋惜,事實畢竟就是事實。本書的主旨在于引起讀者的興趣,如果你想從中引出某種教益,那么閱讀時,可以視之為一種告誡。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慷慨大度、相互無私合作的社會,那你就不能指望從生物的本性獲得什么助益。讓我們設法通過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義灌輸?shù)饺藗冾^腦中去吧!因為我們生來就是自私的。讓我們懂得我們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為這樣我們至少可以有機會去打亂它們的計劃,而這是其他物種從來未能希望做到的。上述有關教育的議論,必然表明下面的觀點是錯誤的:認為從遺傳學的角度看來,繼承下來的特性是明確固定,不容改變的。這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謬見。

我們的基因可以驅使我們的行為自私,但我們也不必終生屈從。如果我們在遺傳上生來就是利他性的,再去學利他主義也許不那么困難。在動物中,只有人類受文化也受后天獲得的以及繼承下來的影響的支配。有人可能會說,文化是如此之重要,以致不論基因自私與否,它與我們對人類本性的理解都毫不相干。另有一些人也會不同意這種說法。這完全取決于作為人類特性的決定性因素“本性對教養(yǎng)”的辯論中,你站在什么立場上。這就使我要講一講本書不準備論證的第二點。在“本性對教養(yǎng)”的爭論中,本書不支持這一或那一立場。當然我有自己的觀點,但我不打算表達出來。只在最后一章中,把我的觀點包含到我將要闡明的文化觀點中去。如果確實證明基因同現(xiàn)代人的行為毫不相干,如果在動物中我們在這方面確實是獨一無二的,至少探究一下我們在如此近期內成為例外的規(guī)律,將仍舊是興味無窮的。而假如我們這一物種并不像我們一相情愿的那樣,而是個例外的話,研究這一規(guī)律就更加重要。

本書不準備論證的第三點是,不對人類或其他某一種動物的行為細節(jié)進行描述。只在舉例說明時,我才使用有事實根據(jù)的細節(jié)。我不會說:“如果你看一下狒狒的行為,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行為是自私的,所以人類的行為也可能是自私的?!蔽业年P于“芝加哥強盜”的論證在邏輯上與此迥然不同。情況是這樣的,人和狒狒都是經由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如果你注意一下自然選擇進行的方式,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凡是經由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任何東西應該是自私的。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到,當我們去觀察狒狒、人類和其他一切生物的行為時,一定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行為是自私的。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預見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所觀察到的人類行為的確是利他性的,我們就會遇到某些令人迷惑不解的事情,需要進行闡明。

我們需要有一個定義,然后再進一步探討。如果一個實體,例如狒狒,其行為的結果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從而增進了另一同類實體的利益,該實體就被認為是具有利他性的。而自私行為的效果則恰好相反。我們所謂的“利益”就是指“生存的機會”,即使行為的效果對事實上的生與死所產生的影響小得微不足道。人們現(xiàn)在體會到,對生存概率的影響,在表面上看來,哪怕是極微小的,也能夠對進化發(fā)生很大的作用。這是對于達爾文學說最新解釋所產生的一個令人吃驚的后果。因為這種影響有大量的時間可供其發(fā)揮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