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消極的情緒直接影響到他對三黨合并的態(tài)度,最初他以為三黨合并已大概就緒,卻沒想到落實起來還有這么多的難處。他的性情中常有一些天真爛漫或涉世不深的單純,這種性情,作為朋友也許很難得,但作為一黨領(lǐng)袖、政治家,有時就顯得很幼稚,看不到事情的復(fù)雜性和人的復(fù)雜性。袁世凱則非常直接,他不容梁啟超消極、悲觀,而主動伸出援手。他在4月8日國會開幕之后,明顯加快了督促三黨合并的步伐。4月25日,三黨正式簽訂了合并組織進步黨的協(xié)議書。5月29日下午,三黨在京黨員舉行全體大會,宣布進步黨正式成立。31日,《申報》專門報道了此事:
昨日進步黨成立會到千五百余人,梁任公、孫武、王印川并有演說,秩序甚整。并舉黎元洪為理事長,梁啟超、張謇、伍廷芳、孫武、那彥圖、湯化龍、王賡、蒲殿俊、王印川為理事。(民國二年五月三十一日《申報》北京專電,見《梁啟超年譜長編》,670頁)
進步黨的成立最終使袁世凱與梁啟超的政治聯(lián)盟既成事實。在民國初年政治動蕩的局勢下,梁啟超選擇支持袁世凱,固然有他對中國命運的長遠考慮。就在三黨商談合并期間,共和黨理事長黎元洪于4月14日在北京萬生園(今北京動物園舊址)宴請本黨參眾兩院的議員,與會者三百余人。梁啟超發(fā)表了題為《共和黨之地位與其態(tài)度》的演說,時間長達三個小時。他開門見山告誡本黨同志:“故為國民者,不可不洞察世界形勢,以求知本國所處之地位為何等;為政黨員者,不可不洞察國中形勢,以求知本黨所處之地位為何等?!边@兩條也是梁啟超確定其政治方針和策略的出發(fā)點。他接下來就說到了共和黨的立黨之本及其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wù)。他說:
共和黨所以設(shè)立之故,凡以欲改良政治,此我黨員所同知也。然一年以來,國中有二大勢力,常為政治改良之梗者,一曰官僚社會之腐敗的勢力,二曰莠民社會之亂暴的勢力。我共和黨既以改良政治為惟一之職志,非將此兩種勢力排而去之,則目的終不可得達。雖然,彼腐敗派之勢力,乃積數(shù)百年來歷史之遺傳,在專制政體之下,當然不能免者。辛亥革命于國中他種善良習(xí)慣,多所革去,獨此腐敗官僚之勢力,曾未能動其毫末。其根深蒂固也既若彼。至于亂暴派之勢力,則又自革命后,以新貴族之資格浡然而興,國中兇戾狡黠之徒,相率依草附木攀龍附鳳以揚其波,其炙手可熱也又若此。質(zhì)而言之,則以中國現(xiàn)在社會惡濁乖戾之空氣,實最適于彼兩派之發(fā)育。此如久酸之醯(醋)宜產(chǎn)蛆蚋;積霉之莽,應(yīng)叢蛇蝎。以嘉魚游酸醯之甕,以祥麟入霉莽之林,安見其能生存者哉?然則以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敗之理衡之,彼腐敗與暴亂兩派,在現(xiàn)在中國社會空氣中,實為適者而宜優(yōu)勝;而與彼兩派立于反對之地位者,實為不適而宜劣敗。我共和黨人,既不愿隨逐腐敗,又不愿附和亂暴,以此種不識時務(wù)不合時宜之黨,在理實難得生存之余地,遑論發(fā)達?不寧惟是,我共和黨非徒消極的不肯隨逐腐敗附和亂暴而已,更積極的欲矯正腐敗裁抑亂暴。介于兩大之間而毅然與之相抗,此無異奮螳臂以擋車轂,捧壞(疑為抔)土以塞孟津,不自量至于此極。自問亦良覺可笑。然我共和黨同人,猶戮力進取而不辭者,誠確見夫腐敗與亂暴兩派之勢力一日不消滅,則政治一日不能改良;此兩派勢力多存一分,即國家元氣多斷喪一分,馴至非陷國家于滅亡焉而不止。吾儕為良心所責(zé)備,所驅(qū)遣,乃不得不毅然決然,奮微力以當大敵。故地位之艱鉅(巨)困衡,未有過于我共和黨者矣。(《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18~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