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啟超傳》不懼

梁啟超傳(套裝上下冊) 作者:解璽璋


然而,怎樣才能做到"勇者不懼"呢?他認(rèn)為需要做的事有兩件,第一件叫做 心地光明,恰如俗語所說 :生平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他說 :"一個人要 保持勇氣,須要從一切行為可以公開做起。"(《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108頁)只要襟懷坦蕩,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他曾經(jīng)兩次公開表示與老師康有為的分歧。 第一次是在流亡日本期間,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他寫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論》,公開反對康有為在海外掀起的"尊孔保教"運動 ;第二次是在民國時期,1917 年張勛 復(fù)辟期間,梁啟超助段祺瑞起兵討伐張勛,他先為段祺瑞起草了《討張勛復(fù)辟通電》,意猶未盡,又于次日公開發(fā)表《反對復(fù)辟電》,痛斥張勛、康有為"公然叛國叛道",指出"此次首造逆謀之人,非貪黷無顏之武夫,即大言不慚之書生",矛頭直指他的 老師康有為。他和袁世凱的關(guān)系也是這樣。袁氏在戊戌政變中有告密之嫌,六君子因 此被殺,康、梁也因此流亡海外十幾年,可謂勢不兩立的仇人。但辛亥革命以后,從國家命運的大局出發(fā),梁啟超最終還是選擇了與袁世凱合作。然而,1915 年,袁世凱 恢復(fù)帝制,梁啟超則抱病寫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痛斥袁世凱的稱帝野心, 并發(fā)起"討袁護(hù)國"運動。

諸如此類,給外人一種"善變"、"屢變"的印象。同盟會干才、辛亥革命元勛, 自號石叟的譚人鳳就說他"賣朋友,事仇讎,叛師長,種種營私罔利行為,人格天 良兩均喪盡"(《石叟牌詞》,2 頁)。對此,梁啟超從不辯駁,他的學(xué)生有個說法:"蓋梁本坦率天真,純粹一學(xué)者,交際非其所長,尤不知人,為生平最短;但大事不糊涂, 置恩怨于度外,則鮮有人及之者。"(《追憶梁啟超》,54 頁)

在這件事上,鄭振鐸說得最為透徹,他自問 :"世人對于梁任公先生毀譽不一 ; 然有誰人曾將梁任公罵得比他自己所罵的更透徹,更中的的么?有誰人曾將梁任公 恭維得比他自己所恭維的更得體,更恰當(dāng)?shù)拿矗?恐怕沒有,于是他說 :"梁任公 先生便是一位真能深知灼見他自己的病根與缺點與好處的,便是一位真能將他自己 的病根與缺點與好處分析得很正確,很明白,而昭示大眾,一無隱諱的。"(同上,87 頁)在他看來,梁啟超"所以'屢變'者,無不有他的最強固的理由,最透徹 的見解,最不得已的苦衷。他如頑執(zhí)不變,便早已落伍了,退化了,與一切的遺老 遺少同科了 ;他如不變,則他對于中國的貢獻(xiàn)與勞績也許要等于零了。他的最偉大 處,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處便是他的'善變',他的'屢變'。他的'變',并不是變他的宗旨,變他的目的 ;他的宗旨他的目的是并未變動的,他所變者不過方法而已,不過'隨時與境而變',又隨他'腦識之發(fā)達(dá)而變'其方法而已。他的 宗旨,他的目的,便是愛國。"(同上,88 ~ 89 頁)這是梁啟超始終不變的,也是 他一直教育兒女這樣做的,他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孩子們,要樹立"極通達(dá)、極健強、極偉大的人生觀",隨便別人怎樣看你,隨便遭遇怎樣的環(huán)境,"都有我的事 情做,都可以助長我的興會和努力的"。(《際遇-梁啟超家書》,50 頁)

第二件,要練就抵御各種誘惑的本事。他看到了社會上有很多的誘惑,而人又 極易為各種欲望所左右,如果真的讓"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隸,那么,真是萬劫沉淪,永無恢復(fù)自由的余地"了。他這里不是危言聳聽,故意在嚇唬誰,而是真的相信,"一個人的意志,由剛強變?yōu)楸∪鯓O易,由薄弱返到剛強極難"。所以, 他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在磨煉意志上下工夫,不要"被物質(zhì)上無聊的嗜欲東拉西 扯"。(《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108 頁)他也以此教育孩子,他曾多次與思 順談到:"切勿見獵心喜,吾家殆終不能享無汗之金錢也。"(《際遇-梁啟超家書》,217 頁)

民國之后,有幾年梁啟超是在政府做過官的,也曾有過薪俸,但觀其一生,主要還是靠稿費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對思順說,"憑吾之力,必可令家中無憂饑寒",但也不會發(fā)大財。他當(dāng)然有發(fā)財?shù)臋C會,"吾若稍自貶損,月入萬金不難,然吾不 欲爾"。(同上,215 ~ 216 頁)為什么不欲呢?自然是不肯貶損自己,使自己沒了 尊嚴(yán)。他老實不客氣地告訴諸君 :"做人不做到如此,決不會成為一個人。"(《飲冰 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108 頁)他也常常以此教育孩子。很顯然,他在性情、 品格以及眼界、胸懷等諸多方面都高人一籌 ;他的家教,也往往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他像一個辛勤的園丁,多年的澆灌,終于結(jié)出了碩果,九個子女人人成才, 本身就是對國家、社會所作的巨大貢獻(xiàn)。而他的為父之道和家教家風(fēng)也給后人留下 了一筆寶貴財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