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鏘鏘三人行·跟陳丹青聊天》消失在歷史中的人(4)

鏘鏘三人行:跟陳丹青聊天 作者:鳳凰書品/編


大面積喪失常識的國度

竇文濤:今天大家議論社會道德敗壞淪喪的現(xiàn)象,覺得就是因為像這種出來表達意見的正義之士太少了,社會道德標桿才會降低。

梁文道:不,我不完全贊同。舉個例子,汶川地震中的范美忠事件,一邊人罵他懦弱、膽小,另一邊人說他了不起,是自由主義的代表。其實這事兒要以平常心看很正常,就是一個人逃生嘛--

陳丹青:不僅是逃生問題,而是他說出來了。

梁文道:我覺得每個人在批判他之前應(yīng)該想想自己會怎么樣,人都有懦弱的一面,這很平常。不是說我們不應(yīng)該講道德,恰恰相反,要講;但我們現(xiàn)在一講道德就拿出一個英雄的道德來,而不是一個平常人的道德。許多人一說到"范跑跑",就列舉出一大堆殉難的英雄,說你看人家怎樣怎樣。

陳丹青:說得人家像花兒一樣。

梁文道:這叫"道德打榜"。

陳丹青: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叫你去死,有一塊木頭漂走了,你跳下去救這塊木頭,你死了,你就成了個人物。

梁文道:問題是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那樣。照我說,范老師的事就很平常么。

陳丹青:可以說是常識。不過,一個大面積喪失常識的國度,最后就喪失常態(tài)了。其實救人是非常態(tài),而逃生是常態(tài),但逃了就逃了,你也不要大聲嚷嚷啊--這也是非常態(tài),用北京話說就是"擰巴"了。在美國或者日本很難會有這樣的爭論,誰會去指責一個逃生的人?哪個逃生的人又會大叫"我有理由,我沒錯"?但不管怎么樣,"擰巴"也挺好,一路"擰巴"下來,《南方周末》把他列為"年度人物"了。真是非常有意思,我們這個民族在過關(guān),一關(guān)一關(guān)地過,遇到個事兒就過一關(guān),講道理不行,得有事兒發(fā)生。你看地震發(fā)生了,"范跑跑"出來了,爭論也就出來了。至少大家達成一個共識--這件事是可以討論的。包括前一陣子木子美、芙蓉姐姐,這些事情之引起社會議論,其實就是咱們還沒過"常識"這一關(guān),也沒過"常態(tài)"關(guān),要"擰巴"好一陣子。

竇文濤:還真是這么回事兒!每個時間點上我們都在"擰巴",那我們的路在哪里?也許過個幾年驀然回首一看,這擰巴擰巴彎彎曲曲就是你的路。

陳丹青:對,再過三十年,"范跑跑"還是個事兒?

梁文道:就覺得很可笑了。

竇文濤:咱得擰巴擰巴才能找回常識。

陳丹青:要有一點大同情!

竇文濤:說到大同情,有人說這個社會缺乏同情心,丹青兄怎么看?

陳丹青:我不會用這種方式去表達,我不喜歡用大字眼,包括"道德""自由""民主",這跟當年"革命"這些詞兒是一樣的。反正我說話、寫字盡量少用這種詞兒,我不會一句話扔到那兒,說今天的社會道德淪喪。NO!很多被看成道德淪喪的事其實正是道德在慢慢校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道德的看法慢慢在改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