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制品中,武漢豆皮是讓人魂牽夢縈的物事,我自當(dāng)年武漢一游,洪山菜薹、熱干面都還罷了,只是此后每去一家武漢館,總是得叫份豆皮。豆皮之妙自然如其名,在煎豆皮之酥脆,其中餡如豌豆、榨菜、肉丁、蝦仁等華麗多變不必說了,而承載這一切的又是糯米。糯米被豆皮一脆、內(nèi)餡一熏,其味酥融,與豆皮黃白相映,端的是金玉良緣。
關(guān)于糯米吸味,最好的例子是糯米雞。余如糯米鴨、糯米蒸排骨等,都是同樣道理:裹糯米后一蒸,氤氳白汽中糯米香糯黏滑的溫柔本性盡出矣。江南人無孔不入,藕孔也要利用來塞糯米,蒸透之后加糖桂花就是桂花糖藕,口感如神。
糯米成粉有極好的黏性,據(jù)說朱元璋用糯米粉做城墻黏合劑,柔能克剛。我們家這里酷愛用糯米粉年糕當(dāng)過年點心,埋在稀飯里煮透,反正也不怕熬爛,用來下排骨,吸了排骨汁更顯香滑,用來攢點心就是糯米糕,隨意怎么揉都行。
如是,糯米就是個脾氣好的姑娘。本身香氣隱而悠遠,用來做點心,溫溫柔柔的用做餡做充塞都妙,用來裹什么東西蒸或者煎都乖乖吸味,零落成泥還能做年糕。但糯米也不是只吸納不付出那種。我自己就嘗試過四五次自做酒釀,糯米熟后加點酒藥悶著保溫不管,不多時,糯米的酒醇之香自然會吸引你來開啟壇子。冰過的酒釀是很容易喝上癮的東西,吃辣或油膩到滿眼血紅時,一口酒釀下去,芳甜如飲冰嚼雪。
《無非求碗熱湯喝》讀書網(wǎng)·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