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激勵的方式有許多種。心理學有另一個稱為“歸因論”的研究領域,最有意思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是斯坦福大學的李·羅斯所說的基本歸因謬誤。歸因論解釋了我們界定成敗理由的方式。純粹是運氣好嗎?還是技巧好?我們太蠢了嗎?失敗是因為系統(tǒng)的關系嗎?心理學家覺得最有意思的歸因謬誤在于:只要是成功,我們通常都會把功勞歸于自己,如果是失敗則是系統(tǒng)的問題。如果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那么顯然是“我的成就”、“我很有才華”等。要是發(fā)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則顯然“都是他們的錯”、“都是系統(tǒng)的錯”。同樣,這對組織的影響也很明顯。如果人們覺得都是“系統(tǒng)”的問題導致他們失敗,他們就會置身事外。如果系統(tǒng)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成功,他們也會更為積極投入。他們認為是自己具備的技能促成了成功,最重要的是,他們會比較愿意一再嘗試。
“只有成功最能促成成功”這句話其實是有科學依據(jù)的。研究動機理論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人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主要是因為自信。至于他們是否真有這個能力,不管是以何種標準來衡量,其實都不重要。有一個實驗請10個成年人解答10道題。每個人拿到的10道題目完全一樣。等他們交出答卷之后,再分別告訴他們答案。其實他們所取得的答案并不是真的。實驗人員告訴其中半數(shù)的受試者,他們答得不錯,10題里答對了7題。另外一半受試者,實驗人員則告訴他們答得很差,10題里錯了7題。然后,再給全體受試者另外10道題(每個人拿到的題目都一樣)。這次答案揭曉之后,實驗人員發(fā)現(xiàn)第一回合以為自己回答得很好的人,第二回合都答得更好,而在第一回合以為自己表現(xiàn)很差的人,在第二回合的表現(xiàn)則更糟糕。僅僅個人過去的成功史就足以提升人們的毅力、動力,有時候甚至還能有更為突出的表現(xiàn)。沃倫·本尼斯在《潛意識的陰謀:為什么領導者領導無方》(The Unconscious Conspiracy: Why Leaders Can’s Lead)一書中提出了非常充分的佐證:“有一項針對學校教師進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很高,僅這點就足以提高學生智商測驗的成績?!?/p>
有關大腦功能的研究顯示,人的左腦和右腦的差異其實很大:左腦主導推理、因果和語言,這是“邏輯”和理性的所在;右腦則主導藝術,能夠記憶觀察到的模式、回憶旋律、作詩。治療癲癇的手術將左右腦之間的聯(lián)系截斷之后,這兩邊的差異就會非常明顯地凸顯出來。研究顯示,右腦型的人擅長記憶,但是不善于訴諸言辭表達;左腦型的人不擅長記憶(譬如人的面貌)。有的人會說,“我一點也不擅長記名字,但從不會忘記別人的長相”,這種人不是有問題,只不過是右腦比較發(fā)達而已。
阿瑟·庫斯勒指出右腦的主要功能。他在《機器中的幽靈》(Ghost in the Machine)一書里,將我們最深層的情緒、對戰(zhàn)爭和毀滅的傾向歸之于“右腦發(fā)育不完全”。他認為:“我們的行為一直是由發(fā)展不夠完全、原始的體系所主導。”貝克更進而表示:“對生物性(亦即我們基本的特質(zhì))進行心理分析的重點在于對人類特質(zhì)的長期洞察力。”他又表示,這讓我們急切地“渴望出人頭地”、“避免孤立”以及“最重要的是害怕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