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位置時,也有這種不自在的感覺。我曾經很喜歡公司法實務,但是實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我說服自己,我其實是個天生的律師。我非常想相信這一點,因為我在法學院攻讀了這么多年,也經過了眾多的在職培訓,“華爾街律師事務所”的名頭聽起來又是那么誘人。我的同事(大部分)理性、善良而體貼,我的生活過得也不錯。我的辦公室在一座摩天大樓的第42層,環(huán)境很好,可以看到自由女神像。我對自己的想法很滿意,我可以在這樣一個高效率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自我。而且,我很喜歡問一些“但是”和“如果”的問題,這一點在大部分律師的思維過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我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才明白,律師并不是我終身為之努力的事業(yè),而且與我的個人核心項目相去甚遠。如今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什么才是我人生的重心:我的丈夫和兒子、我的寫作事業(yè),以及為本書增值。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就作出了改變。我回顧了在華爾街做律師的日子,那仿佛是生活在國外。這段經歷很有趣,也很令人興奮,我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如果沒有這段經歷,我永遠都不會跟他們有交集。即便如此,我也還是個“外籍”人士。
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進行事業(yè)轉型,并為他人事業(yè)轉型提供咨詢,我發(fā)現(xiàn),在確定核心個人項目時有三個關鍵步驟:
首先,回想一下你孩提時代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你長大以后想做什么?可能那時你給出的明確答案是不著邊際的,但那背后隱藏的渴望卻是真實的。如果你想做一名消防員,那么消防員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呢?一個救人于危難的英雄,一個冒失鬼,還是單純出于對駕駛卡車的喜好,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舞蹈家,那是因為你想穿上演出服,還是你渴望得到掌聲?抑或純粹喜歡那種飛速的翻轉?你考慮過這些問題之后,你會比現(xiàn)在更了解自己。
其次,注意那些吸引你的工作。我在律師事務所工作時,從來沒有主動去接洽一個額外的企業(yè)法人的案子,但是我卻花了很多時間為一個非營利性女性領導組織無償工作。我也為很多律師事務所委員會服務,專門為事務所的年輕律師作個人發(fā)展的指導和培訓。你可能已經從本書中看出來了,我并不是那種參與委員會的類型。但正是這些委員會的奮斗目標點燃了我的熱情,于是便有了我投入的參與。
最后,重視讓你覺得嫉妒的事情。嫉妒是一種邪惡的情緒,但是卻能說明真實情況。你通常會嫉妒那些擁有你所渴望的一切的人。在一次校友聚會上,大家比較了校友錄上的職業(yè)規(guī)劃后,我深切感受了嫉妒的情緒。他們在談論一位可以在最高法庭上辯護的同學時,表現(xiàn)出了欽佩和嫉妒之情。起初,我對他們的言論有些不滿。那是因為那位同學的能力很強!我想,真慶幸自己有度量。后來我才意識到,我的度量其實來得很容易,因為我并不渴望成為一名最高法院的律師,或者得到任何來自律師界的贊譽。當我自問嫉妒哪種人時,答案很快就跑出來了—那些成為作家或心理學家的同學。如今,我也在努力成為這兩個領域的人物。然而,即使你在圍繞一個個人核心項目拓展自我時,你也不想偏離自己的性格太多或者太久。還記得利特爾教授在兩次演講之間躲進衛(wèi)生間的經歷嗎?這些躲藏的經歷告訴我們,矛盾就在于,扮演超性格角色的最好方式是盡可能地對自己保持真實—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建盡可能多的“恢復壁龕”(restorative ni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