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風(fēng)·野有蔓草--清新艷情詩之旅(1)

最是詩經(jīng)惹情扉 作者:李顏壘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漙,tuán,形容露水很多;瀼,ráng,也是露水很多。所以說,這首詩中的場景是在清晨。白霧茫茫,男子來到一片空曠的原野上。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氣息,微風(fēng)正將晨霧漸漸吹散,一條小徑蜿蜒著伸向遠方。蔓草青青,在微風(fēng)中輕輕擺動,草葉尖上的露珠晶瑩透亮,他看著這美麗的景象,不覺一陣神清氣爽。正在此時,不遠處小徑上緩緩走來一個身影。身材修長勻稱,姿態(tài)嫻雅,神情清朗,特別是兩彎細眉,兩汪圓目。細觀之,雙眉宛若兩座遠山,雙目猶如兩潭碧水,山水相映,眉目生情,令他心神蕩漾,愛慕不已。那女子身著一身素白衣裙,在碧綠的曠野中如一朵荷池里娉婷盛開的白蓮花,說不出的柔美靚麗。女子走到他面前,嫣然一笑,朱唇唇角微微上揚,額頭光滑圓潤,柔順的發(fā)絲在微風(fēng)中輕輕擺動。他看得呆住了,不知這眼前的可人兒是人是仙?更加想不到的是,佳人伸出纖纖玉手將他一只手自然地握在手中并溫柔地貼在自己光潔的臉頰上,只覺一股熱浪迎面撲來。他不由自主地牽著佳人走向蔓草深密出,雙雙滾倒在地……

解析到這里,大家都知道了《野有蔓草》是一首艷情詩。

對這首著名的艷情詩,道學(xué)家朱熹發(fā)話了--"淫奔之辭"。朱熹因為是道學(xué),才對《詩經(jīng)》中的艷情詩如此深惡痛絕,不過在歷代喜歡風(fēng)流浪漫文人官員那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如此清新格調(diào)的艷詩,怎么不受追捧?受《詩經(jīng)》這樣正大的源頭影響,艷情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自然就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了。因格調(diào)所限制,在這一節(jié),主要來說一下清新類的艷情詩。

先秦之后不久的漢代,有一首艷情詩大有來頭,即大文學(xué)家大科學(xué)家張衡的《同聲歌》,以女性第一人稱口吻描述了一個女子洞房花燭之夜的經(jīng)歷和感受。"……素女為我?guī)煟瑑x態(tài)盈萬方。眾夫所稀見,天老教軒皇。樂莫斯夜樂,沒齒焉可忘……",此詩后被南朝徐陵編的詩集《玉臺新詠》收在首篇。這首詩歌生動地描繪了女孩年少美麗的臉龐,和她最初心動的,難忘的時光。

詩集《玉臺新詠》作為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的第三部詩歌總集,匯總了中國唐代之前上流社會所創(chuàng)作的艷體、宮體詩。不但有像張衡這樣文人的,還有皇帝的,比如梁簡文帝蕭綱《詠內(nèi)人晝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鉤落綺帳,插捩舉琵琶。夢笑開嬌靨,眠鬢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夫婿恒相伴,莫誤是倡家。

在北窗之下,在正午時分,妻子準(zhǔn)備伏枕而睡,攀著懸掛帷帳的鉤子,使華美的帷帳垂落下來,將琵琶撥子插好,把琵琶托舉起來安放他處。鮮艷的臉上笑出了酒窩,堆在枕上的烏云似的頭發(fā),散壓在由窗外飄進來的落花上。潔白如玉的手腕上印上了竹簟的花紋,散發(fā)著香氣的汗水浸透了紅色細絹制成的夏衣。始終陪伴著她的,連午睡都守候在旁的是我這個做丈夫的,不要誤認為她是青樓的娼女。

南朝君臣在江左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他們在江南地區(qū)創(chuàng)作大量屬于文人的艷情詩。皇帝自己老婆的肉體寫進詩中,大膽細膩地進行描繪。格調(diào)雖然算不上高雅,但也不能貶為低級庸俗,蕭綱把妻妾晝眠這種極普通的家庭生活加以美化,賦以詩意,應(yīng)該是一種拓新吧。

江南地區(qū)之前的稱謂是"吳地",這些詩歌,常被稱為"吳歌"。《晉書·樂志》說"吳歌雜曲,并出江南"。它的內(nèi)容則主要是"小兒女口中的民間歌曲"。"小兒女"們口中最愛唱什么?首先自然是男歡女愛、郎情姐意,比如《碧玉歌》:"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這種詠嘆贊美艷情之愛的歌謠,非常直露但仍不失其清新健康意境。

宿夕不梳頭,絲發(fā)被兩肩,婉轉(zhuǎn)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這首詩歌的意境,在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春圖中常有描繪--特別突出美人的長發(fā)。而現(xiàn)今中外情色電影中,但凡拍到男歡女愛的場景,其中女性十九也是"絲發(fā)被兩肩"的,大家對這些場景也是異常喜愛??磥碓谶@個意境上,東方西方,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

還有一首《子夜四時歌》也是同樣意境:"開窗秋月光,滅燭解羅裳,含笑帷幌里,舉體蘭蕙香。"提起《子夜四時歌》,我們也不免想起大詩人李白的《子夜四時歌》,他依照南朝民歌《子夜四時歌七十五首》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詩歌。他應(yīng)該很鐘情這些吳歌,在這些歌謠的感染下,我們的大詩人也做過一些艷情的想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