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愛因斯坦等式并沒有看起來這么簡單,需要大量的研究才能理解并應用這一等式,它是所有物理學中最難的等式之一。但它卻有非常簡單的物理解釋,是通過數(shù)學來表達復雜思想的簡潔方式,等式左邊代表時空結構,右邊代表物質能量。對于一位物理學家來說,這就是一個優(yōu)雅的等式。再來看一下有關其他三種力的現(xiàn)行理論——“標準模式”。這些符號代表什么并不重要,即使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看出來,這套符號要比上邊的理論雜亂得多,也沒有那么優(yōu)雅。
無論對于受過教育的,還是沒有受過教育的,標準模式都很丑——看起來更像某個高科技電器的電路圖,而不是在表達簡單的物理定理。不過這個模式很有用。這些自然之力還有沒有更優(yōu)雅的理論有待發(fā)現(xiàn)?理查德·費曼說:“人們問我,‘你在尋找物理學的終極定理嗎?’不是,我只是想對世界了解得更多。如果有個能解釋萬物的簡單的終極定理那更好,去發(fā)現(xiàn)它會很有意思。如果它像個有無數(shù)層的洋蔥頭,盡管我們厭倦了一層層地看,那也沒有辦法。”但是盡管費曼持懷疑態(tài)度,如果詢問那些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每個人都相信應該會有更好、更完美的理論存在。讓物理學家們感到欣慰的是,自然界實際上是簡單優(yōu)雅的。對他們以及對其他人來說,建立在情感、渴望、需求、直覺之上的信仰是人類精神的基本特征。
(續(xù))
摘自《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導讀》第二版(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07年),2010年7月28日由J·A·希夫萊特節(jié)選。Copyright?2007 W. N. Cottingham and D. A. Greenwood。劍橋大學出版社授權轉載。
無論什么時候面臨困難、挑戰(zhàn)或是不確定性,擁有信仰就會受益匪淺。正如詹姆斯所解釋的,信仰可以成為很了不起的“工作假設”。對科學家來說,這是真理,對其他人也一樣。事實上,提出這些工作假設對科學家很重要(如果這一假設沒有得到解釋就將其摒棄),否則,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就會止步不前。但迪帕克堅持認為非物質世界才是根本的工作假設,否認進化論,信奉超自然奇跡。這些信仰就和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大相徑庭,常常與支配自然的物理定律格格不入,因此它們是有瑕疵的。
迪帕克認為,如果將來神學信仰把各類宗教中的神看作從創(chuàng)造并統(tǒng)治宇宙的外在的神轉變成內(nèi)心體驗就好了。我同意他的觀點。但是作為統(tǒng)治者的神歷史太久遠。上古時代,人類想了解宇宙的強烈愿望促生了神話,創(chuàng)造了信仰,以此解釋那些無法理解的狀況。這些神話的魅力不在于它們提供了客觀真理,而在于把“我們?yōu)楹我约叭绾蝸淼竭@個世界”的問題解答得令人欣慰。在科學產(chǎn)生之前,萬能的統(tǒng)治者神也滿足了人類其他的渴望,滿足了人們的種種信仰需求:凡事都有目的,世界是公平的,死亡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