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人。貪生畏死。死墮地獄。有智慧人。奉事三寶。遭遇明師。改惡修善。孝養(yǎng)父母。敬事師長。眷屬和從。謙敬下物。如斯之人。惡生樂死。死生天上
帝釋曰。如尊所誨。全其軀命。無功夫者。愿聞施食施法。野干答曰。布施飲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物。濟一世之乏。增益生死。系縛因緣。說法教化。名為法施。能令眾生出世間道。一者得羅漢。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此三樂人。皆從聞法。如說修行。又諸眾生。免三惡道。受人天福樂。皆由聞法。是故佛說。以法布施。功德無量。天帝曰。師今此形。為是業(yè)報。應化身耶。答曰。是罪業(yè)報。非應化也。天人曰。我意謂。是菩薩圣人應現(xiàn)濟物。方聞罪果。未知其故。愿聞因緣。野干曰。昔生波羅奈波頭摩城。為貧家子。剎利種姓。幼懷聰朗。特好學習。至年十二。隨逐明師。在于深山。辛苦奉事。翹勤不懈。師亦晨夜。切磋教授。不失時節(jié)。經(jīng)五十年。九十六種。經(jīng)書讖記論。醫(yī)方咒術。瞻相吉兇。災異禍福。靡所不達。高才智慧。名聞四遠。乃自思惟曰。今獲濟拔。皆由和上教化之恩。其功難報。家既貧乏。無可供養(yǎng)。唯當賣身以報師恩。師曰。山居道士。乞食自存。正無所乏。何用毀賣貴身為供我也。子今成就智慧辯才。當轉教化天下人民。為法燈明。教化之功。豈不足報于我之恩。遂住山中。乞食自資。不久國王崩。群臣集國內(nèi)學士五百余人。講論七日。勝者為王。是貧家子。享受王位。盡國財力。供養(yǎng)師及父母。后安陀羅國。與摩羅婆耶國。共相誅罰多年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