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南方談話,江澤民曾在多次講話中作過高度的評價。1992年10月,他在黨十四大報告中指出:“今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fā)表重要談話,精辟地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地回答了這些年來經常困擾和束縛我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勗挷粌H對當前的改革和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整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第9頁。1997年9月,他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再次指出:“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要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以來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0—11頁。這些評價,深刻地揭示了南方談話的重大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指導意義,是對南方談話的重大意義和歷史地位的準確揭示和科學定位。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來考察,南方談話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對國內外形勢的發(fā)展和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作了精辟的分析,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十三大以來圍繞改革開放姓“資”姓“社”,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作出了透徹的闡發(fā)。這些分析和闡發(fā),不僅有政治上的強烈針對性,而且有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理論方面實現(xiàn)了許多重大突破。正因為如此,南方談話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南方談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走向成熟、形成體系的集大成之作。南方談話是一篇具有完整體系的理論著作,它圍繞著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理論主題,從思想路線、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根本任務、戰(zhàn)略步驟、發(fā)展速度、發(fā)展特點、發(fā)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廉政建設、領導核心、依靠力量、主要傾向等方面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闡述,從而使其思想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我們知道,鄧小平以往的談話或講話往往根據(jù)不同的對象、背景和要求,著重分析和論述某一個或某幾個問題,各有側重。南方談話則不同,它不是針對某個問題的專門論述,而是對整個理論的全面論述,因而它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篇幅最長、思想份量最重、理論分析最完整的著作。作為《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終卷篇,南方談話實際上可以看作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光輝總結,從而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現(xiàn)了體系化。
第二,南方談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觀點和新論斷,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對此,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來進行簡要的分析。一是南方談話中提出的一些新思想和新觀點,既是鄧小平對新的客觀情況和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又是對他以往思想的總結和升華。比如,關于“三個有利于”標準,似乎是一個全新的思想,其實是鄧小平對他以往這方面思想的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早在1978年9月,鄧小平就曾經深刻地指出:“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xiàn)在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薄多囆∑轿倪x》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128頁。1983年初,他進一步指出:“各項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fā)達,作為衡量做得對或不對的標準。”《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3頁。很顯然,南方談話中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堅持了他以往的基本思想。但是,南方談話把這三條標準集中在一起,用明白曉暢的語言準確地表述出來,這就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原先的思想,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基本的遵循和依據(jù)。二是南方談話對所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作了較為深刻的闡釋,從而增強了它的理論色彩。眾所周知,在以往的一些談話中,鄧小平比較習慣于用一些精辟的語言來概括其深邃的思想,因此往往論斷較多,論證較少,這是他的一個鮮明的風格。南方談話則不同,不僅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和論斷,而且有較多的闡釋和論證,因而突出了其理論的色彩。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的思想為例,1984年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通過后不久,鄧小平就指出,農村改革實際上是一場革命,其目的是解放生產力。1985年通過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之后,他又指出,經濟體制、科技體制,這兩方面的改革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以往的這些談話只是提出了命題,并未展開論述,南方談話則圍繞這一觀點,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闡釋:一是從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的角度論證了改革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舊經濟體制,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經濟體制,從而賦予了“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這個命題以堅實的理論基礎;二是把解放生產力同發(fā)展生產力統(tǒng)一起來,揭示了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他強調指出,過去講的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這就大大深化了對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