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最有趣的縱向天賦研究者當屬IQ發(fā)明人及智力天生的堅定鼓吹者劉易斯·特曼(參看第二章)。20世紀20年代初期,特曼開始對少年成功者進行大量長期的研究,他直接稱為“天才基因研究”。其主要論點是,絕大多數(shù)取得成就的兒童天生具有一種能促使他們獲得畢生成功的精英基因。為證實這一點,他開始對近100個加利福尼亞兒童進行跟蹤,這些兒童都算得上是“出類拔萃”。唉,隨著這些兒童的逐漸長成,他們變得越來越不突出。他們確實要比一般美國人更健康和成功,但是很少有人最后成為天才或超級成功者。沒有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但是,兩個被特曼排除在外的兒童獲得了。沒有人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家——另有兩個被特曼排除在外的兒童做到了這一點,他們是艾薩克·斯特恩和耶胡迪·梅紐因??偠灾?,特曼大張旗鼓地開展的天才研究最終被證明不過是失望的研究。
特曼小組中頂尖成員(占總?cè)藬?shù)5%的、IQ測試得分大于等于180分的成員)的情況令人尤為沮喪。1984年塔伏茨大學的戴維·亨利·費爾德曼在回顧那個長期研究時,總結(jié)道:“有人認為IQ得分大于180分的那些人并沒有達到想象中的成功。他們因沒有作出更多成就而懊惱?!?/p>
若干年后,費爾德曼結(jié)束了自己獨立開展的一個針對6個在音樂、藝術(shù)、象棋、數(shù)學方面堪稱神童的孩子的研究。這些研究對象沒有一個成長為杰出的成年成功者。埃倫·溫納在她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現(xiàn)象,據(jù)她稱,“大多數(shù)有天賦的兒童,即便是神童,也沒有成長為成年創(chuàng)造家?!?/p>
這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