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年輕的瑞典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發(fā)現(xiàn)自己正與偉大的威廉·蔡斯一起工作,威廉·蔡斯是認知心理學家中的泰斗。蔡斯在匹斯堡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工作之時,協(xié)助探索了記憶組塊的含義。記憶組塊是一種人們用于將分散的記憶片段轉(zhuǎn)化為完整記憶的記憶技術。以電話號碼為例,我們在記電話號碼的時候并不是將10個號碼作為一個整體存放在大腦中,而是分成了3個記憶組塊:513–673–8754。我們幾乎不可能按照正確的順序記住10個毫不相干的概念。這種情況同樣出現(xiàn)在單詞、樂譜、棋位,以及其他林林總總的符號中。優(yōu)秀的頭腦在記憶純粹的數(shù)據(jù)時與其他人并無二致,只不過是在識別樣式和形成組塊時較有效率。
記憶組塊有力地突破了人們對大腦如何進行工作的理解?,F(xiàn)在,艾瑞克森和蔡斯更想知道短期記憶存在的嚴重缺陷,以及如何對它們進行防范。我們的長期記憶能力幾乎是無限的,但新的記憶卻如風中流沙一樣。每個普通健康的成人只能并列記住3~4個不相干的概念。對于這種局限,艾瑞克森與蔡斯指出:“它嚴重限制了人類處理信息與解決問題的能力?!?/p>
但是,對于那些明顯的例外該作何解釋呢?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著名記憶專家能夠記住海量的新鮮且不相干的信息。艾瑞克森和蔡斯很想知道這些不可思議的人士是否具有某種天賦,是否學會了某種特殊技能。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他們開始了一項與眾不同且雄心勃勃的實驗。
他們試圖從隨意挑選的人中培養(yǎng)出記憶專家。
普通人的短期記憶經(jīng)過訓練之后,能像變戲法一樣記住更多的信息嗎?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解答。艾瑞克森和蔡斯招募了一名最普通不過的大學生,開始了這項劃時代的實驗。我們不妨以其姓名的首寫字母S·F來稱呼這名大學生,測試顯示他的智力和短期記憶非常正常。記憶能力與你我不相上下。他們隨后開始對他進行訓練,這確實是一項磨人的工作。在每次1個小時,每周3~5次的訓練中,研究人員以每秒一個的速度隨機讀一些數(shù)字給S·F: 2–5–3–5–4–9。研究人員會時不時地中止讀數(shù),并要求S·F按順序從頭復述剛才讀過的數(shù)字。研究人員還告訴S·F:“如果順序正確,就在下一序列增加一個數(shù)字,如果順序有誤,就在下一序列減少一個數(shù)字?!?–5–3–5–4–9–7。每次訓練結(jié)束之際,研究人員都會要求S·F盡可能地回憶當天所記的數(shù)字。2–5–3–5–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