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營長發(fā)給連長每人十元一毛五。這筆錢包括主食——米、副食——食油、鹽、木柴、蔬果,每人每日兩毛,月計六元。減除這筆開支,每月尾我能凈收月餉四元一毛五。由于主、副食開支每日僅一毛五分,我每周可領取三毛五分錢外快。那個年代物價便宜,一毛五分錢一天已經吃得很好了,每餐都有肉吃。
連長很喜歡我,雖然年紀小,我很活躍,排長也喜歡我。幾個月后我被擢升為副班長,掛下士銜。設在黃埔的廣東陸軍小學招生考試時,連長鼓勵我去試一試。他考慮我本來上過學,去軍??梢岳^續(xù)我的學業(yè)。然而他也告訴我,我資歷不夠,所以每晚給我補習中文與算術,尤其是前者。他給我做投考黃埔的擔保人,如果我成功入學,模范團就可以保留我的名額,每月十元一毛五餉銀照付。他認為,一旦保舉投考軍校成功,對連隊是莫大的榮譽。我本人不樂意這一安排。為什么?我生怕穿軍服去應試會被人小看。故我正式請假穿便服去應試。
3000個應征者競爭120個名額,明文規(guī)定每個縣可錄取1人,大縣倘若有人錄取,名額可增至2名。始興縣有30多人報名,可是南雄縣報名人數很少。始興縣的同鄉(xiāng)便希望我以南雄縣籍報考,使他們減少阻力。可是我拒絕了。
我順利考取了。有個有趣的故事:考試分為三場,頭一場是體能測試,另兩場是筆試。真是巧得很,連長教我的題目正是第三場的考題——《吳起為將與士卒同甘苦論》。我只要憑記憶寫一遍就行了,一切猶如神助。
我是始興縣唯一被錄取的。事實上,作為一個士兵,我是資歷最淺的,別人都是高小畢業(yè)生。如果沒有連長的輔導,我是進不了設在黃埔的廣東陸軍小學的。設若我考不上,就得回到模范團去當二等兵——團部是不會為我保留副班長職位的。
對于上軍校,我的感受很簡單:上學總比繼續(xù)當兵強,畢業(yè)后,我在軍中更有前途。那時我已知道怎樣去盤算,相信自己會告別士兵的生涯,但不知道何時能晉升軍官。
南雄縣一個也沒被錄取,模范團還有兩人被錄取——方頤與譚在漢,他們都是團部保舉的;薛岳和高漢宗是第十團保舉的——我看見他倆穿了軍服入考場,此時的薛岳名叫薛仰岳。
因為我請不成假去廣東陸軍小學注冊,我請華岳高代我去辦理。注冊官把我的姓名第三個字寫成“奎”,意謂男子漢大步走,葵與奎同音。于是我的名字成了張發(fā)奎,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