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3)

消極時代的積極人生 作者:趙昱鯤


在這三個大盜中,“ 自私的基因” 亙古長存, 侵蝕著古往今來所有人的幸福;“沖突的環(huán)境”則在人類走出遠古時代后,侵蝕著所有“文明人”的幸福;而“轉(zhuǎn)型的時代”是在特定的時期發(fā)力,專門侵蝕處在社會轉(zhuǎn)型期的人們。

具體到當下的中國, 我們和祖先一樣被“ 自私的基因” 偷走幸福,也和近一萬年前的祖先一樣,被“沖突的環(huán)境”困擾,同時中國又正處在翻天覆地般的轉(zhuǎn)型之中,“轉(zhuǎn)型的時代”也乘勢大口吞噬掉我們的很多幸福。因此,在目前的中國社會,這三個幸福大盜聚首一處,開足最大的馬力,在我們的心里橫沖直撞、肆虐心田,無怪乎現(xiàn)在社會上彌漫著那么多消極情緒:焦慮、浮躁、空虛、絕望、敵意、猜疑……

但是, 身處一個消極時代, 并不等于就只能過消極人生。相反,我們可以為自己選擇一種積極人生。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篇所寫:“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睕]有哪個時代是絕對積極或絕對消極的,它全在于你的選擇。

本書的大部分內(nèi)容圍繞“ 怎樣過積極人生” 的問題展開, 通過把幸福與健康作比較,提出了提升幸福的三個途徑:平衡心理營養(yǎng)和心理鍛煉和身體健康,其中心理營養(yǎng)又包括五種幸福成分:快樂、成就、投入、人際關(guān)系和人生意義。在最后一章,我強調(diào)了選擇的重要性,并且也把提升幸福的范疇,從個人擴展到社會。

不過, 在展開正文之前, 我還需要回答“ 為什么要過積極人生”的問題。這個質(zhì)疑并不限于當今中國的讀者,它是古往今來很多先賢哲人思考的命題,其中說得最刻薄的,還得數(shù)19世紀的兩個老外。

“愚蠢、自私、健康, 是幸福的三個條件, 其中愚蠢最不可缺少。”(法國作家福樓拜)

“ 做一個不滿足的人總比做一頭滿足的豬好。做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總比做一個滿足的傻瓜好?!保ㄓ軐W家約翰·斯圖亞特·米勒)

顯然, 他們都把幸福當成了愚蠢、淺薄的同義詞, 仿佛只有不深刻、不理性的人才會去追求幸福,而真正的智慧只存在于悲觀和批判之中,人生的意義絕不該包括幸福這種膚淺的目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