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價一項臨床研究時,我們需要問以下幾個問題(Gagnon,1977;Whitney,2002)。第一,該研究將某種狀況定義為健康或不健康的依據(jù)是什么?比如,把同性戀和自慰列入健康或不健康行為是基于科學層面、文化層面還是道德層面的考量?第二,通過研究從病人的行為中得出的推論適用于其他人嗎?比如,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由男變女的跨性別人士小時候喜歡玩洋娃娃,我們是否應該阻止所有小男孩玩洋娃娃呢?第三,我們如何知道參與研究的人群是目標群體的代表性樣本?比如,大部分關于強奸者的心理描述來自監(jiān)獄里的強奸犯,但是監(jiān)獄里的強奸犯能代表所有的強奸者嗎?
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是指利用問卷和訪談收集信息的研究方法。問卷調查可以用匿名的方式回答,花費時間不多,相關費用對于執(zhí)行者來說也相對便宜,但是所能收集到的回答不夠詳細深入。參與問卷調查的人只能簡短地回答問題,或者在有限的選項中作出選擇。通過選項問卷得到的信息比簡答式的問卷收集到的信息更為客觀,也能算出總分。訪談則彌補了問卷調查的一些不足,因為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提問,并根據(jù)受訪者的回應進一步發(fā)問。
盡管調查是信息的重要來源,調查研究本身卻存在一些局限。第一,人們在回答有關性行為的問題時總是傾向于隱瞞實情。有些人可能會夸大自己性伴侶的數(shù)目;有些人則會少報自己一夜情的次數(shù)。當問題涉及到諸如同性性行為或者皮繩娛虐之類可能被視為有違常規(guī)和道德的內容時,多數(shù)受訪者都會避免誠實作答。第二,訪問者自身先入為主的成見會影響他們問題的設置以及對回答的理解。第三,有些受訪者在面對面的訪問中會因為自慰、亂倫之類的敏感問題而感到不自在。第四,受訪者披露自己的經(jīng)歷時,訪問者的性別也會影響受訪者的自在程度。第五,人記憶的準確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第六,提供準確的估算很困難,比如,單次性愛的持續(xù)時間。第七,某些族群的個體因為自身文化價值觀的原因,在講述自己的性經(jīng)歷時不愿暢談。
一些研究者利用電腦技術以便更好地進行涉及敏感主題的訪問。研究者使用電腦音頻自助回答系統(tǒng)(audio-CASI)進行訪問。受訪者通過耳機收聽問題或者在顯示器上閱讀問題,然后把自己的回答輸入電腦。電腦音頻自助回答系統(tǒng)更好地保證了回答的保密性和準確性。一項比較電腦音頻自助回答系統(tǒng)與面對面訪問的研究表明,通過自助訪問報告自己有過HIV感染高風險性行為和背負污名的性行為的人,比通過面對面訪問報告的人數(shù)更多(Des Jarlais et al.,1999;Gribble,Miller,Rogers,& Turner,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