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輯 百年名校(12)

我的教育行走:李鎮(zhèn)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 作者:李鎮(zhèn)西


今天就讀于石室中學的學生,只要一打開語文書,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就會撞到作古的“石室校友”:學文言文《為學》,老師會告訴學生:“這是我們石室老校長寫的一篇文章呢!”因為作者彭端淑曾任錦江書院院長;吟誦著現(xiàn)代新詩《天上的街市》,同學們體會到老校友郭沫若那浪漫的想象與恣肆的激情;著名詩人何其芳20世紀30年代曾執(zhí)教石室,語文課本里一首《我為少男少女歌唱》成了他獻給新一代石室學子的激情詩篇;學現(xiàn)代散文《我的老師》,老師會告訴學生,魏巍筆下的蔡老師給孩子們朗誦的那首優(yōu)美詩篇《過印度洋》,正是周太玄從石室出發(fā)遠涉重洋時在海輪上吟成……

——可以想象,當孩子們讀到這些課文時,心中會涌動著怎樣的自豪感!

名師云集,高徒輩出,這是石室至今猶存的魅力所在。然而,從根本上說,這歷經(jīng)兩千多年而不衰的魅力源于石室“高”而“嚴”的獨特教風:“從高立法,從嚴執(zhí)行?!?/p>

這八個字,是民國初期擔任石室校長的張錚提出的辦學方針。那時學校招生,校門口的布告上明確寫著:“本校為培養(yǎng)人才深造,要求嚴格。自認為不能接受嚴格教育者,勿庸來校報名?!碑敃r學校每學期不過二十周,但石室平均卻有二十三周。石室之“嚴”由此可見一斑。到了1934年,劉剛甫校長進一步以“整齊嚴肅”四字為校訓,要求學生“嚴肅身心,接受校規(guī)”。提出:“各生仍應淬厲精神,嚴遵規(guī)定,毋稍逾越,俾養(yǎng)就剛健質樸之風,而造成中流砥柱之人材,庶不僅學科占全川之上乘,即校規(guī)亦當為全川之表率?!笔聦嵣?,“從高”“從嚴”一直是石室的教學傳統(tǒng)。歷代石室人都以“德達材實”為育人目標。清代彭端淑任錦江書院院長時,專門寫詩教誨學子們:“傳語諸生相切磋,莫教容易棄前功?!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