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慶:另一面的美國往事(1)

中美合作所與太平洋戰(zhàn)爭 作者:孫丹年


重慶:另一面的美國往事

——寫在《中美合作所與太平洋戰(zhàn)爭》出版之前

1987年夏天,我的未來老公Bob騎著自行車橫穿中國來重慶看我,在我印象中他是第一個騎車橫穿中國的美國人。作為一個還沒出嫁的女兒,我和父母住在一起,因為沒結(jié)婚的人沒法分到房子。我的父母20世紀40年代末都是地下黨員,二戰(zhàn)后的年月里積極地參加反美抗議活動。所以當一個老美扛著自行車爬了四層樓,走進我們家的單元門的時候,他們都驚呆了。那時候,在重慶這個內(nèi)陸的山城,自行車和老外都很罕見。西方人才剛剛開始被謹慎地允許在國內(nèi)四處走動,前提是他們不違反這個國家那些經(jīng)常看不見的各種規(guī)矩,也不到處追求我們純潔的姑娘們。

我的父母僅僅出于他們的好客傳統(tǒng)才暫時容忍了Bob在這里待上一天(我告訴父母Bob是我的研究生院老師)。第二天,爸爸就再也沒法忍受他的不舒服,叫Bob走人。在下達逐客令之前,他建議Bob參觀一下坐落在重慶西邊歌樂山的中美合作所。

“什么是中美合作所?”Bob問。他的問題讓我吃驚。從沒出過國的我以為每個美國人都知道什么是SACO(“中美合作所”的英文縮寫),就像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中美合作所”。

我于是把那些從小學(xué)起就知道了的東西告訴Bob:中美合作所是個美國人辦的集中營,在四十年代折磨殺害地下黨員。它有兩處監(jiān)獄,一處叫渣滓洞,另外一處叫白公館。中美合作所的美方負責(zé)人叫梅樂斯(MiltonMiles),美國海軍軍官,中方負責(zé)人是戴笠,國民黨秘密特務(wù)機構(gòu)(全稱是軍事統(tǒng)計局,簡稱軍統(tǒng))的頭子。我父母和他們的地下黨同志們管戴笠叫"中國的希姆萊(納粹黨衛(wèi)軍頭目)"。

Bob基本上不太關(guān)心政治,對我說的幾乎沒興趣。他對“美國人辦的集中營”這種說法不屑一顧,認為不過是些杜撰而已。Bob從麻省理工學(xué)院博士畢業(yè),他在1987年來中國之前讀過些關(guān)于中美歷史的書,但從來沒聽說過這事。

盡管我并不想Bob去參觀中美合作所,而且不喜歡我父親試圖給一個美國人灌輸負罪感,Bob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還是讓我很惱火?!斑@個是真的”,我說。在中美合作所舊址上的博物館里,我見過標著“美國制造”的手銬,還有照片上戴著那些手銬的尸體。我這么說并不是出于什么意識形態(tài)的原因(實際上80年代初我就因為些不同看法和文字在政治上惹過一些麻煩),但是歷史就是歷史,至少我是這么想。Bob只聳聳肩,不相信也不想爭辯。

后來回想起來,Bob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反駁大陸版中美合作所歷史的人,盡管他這樣做僅僅是出于直覺(以及一點美國人的偏見)。他后來推測說,如果真有那么聳人聽聞的美國在中國辦的集中營,無孔不入的美國記者們一定不會放過這樣一個能獲普利策獎的報道機會,而那樣的話中美合作所在美國就應(yīng)該變得眾人皆知才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