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兄是作家型學者,或?qū)W者型作家。他的書既善描述,又善斷制。而坊間某些學術(shù)著作往往是偏廢的?;蛴忻枋龆鵁o斷制,無節(jié)制地講故事,一輪到他自己發(fā)言就言不及義或淪為戲說;或有斷制而無必要的描敘,天馬行空玄之又玄,以致讀者不知所云。韓兄描述時不只是娓娓道來徐徐是道,而是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逼出了人與事的真相;其斷制時,不畏成說,不畏定論,不畏權(quán)威,道人之未道,言人之未言,而字字有來歷,斷制來自慧眼發(fā)現(xiàn)的一樁樁證據(jù)。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結(jié)論,但你未必能推翻他的證據(jù)?!罢埬米C據(jù)來”,胡適恪守的研究規(guī)則在韓書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撿句陳詞言韓書,曰:記述則須眉畢現(xiàn),評議則山岳為摧。
魯迅、胡適都是在母愛的照耀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父親都早喪),同是從小康之家敗落下來飽嘗了世態(tài)的炎涼,然而人的文化選擇有異。魯迅以恨為起點,終生激憤;胡適以愛出發(fā),一世寬容。魯迅的雜文是“無韻之離騷”,而其本質(zhì)則是他自己對《離騷》的妙解:“卻只是不得幫忙的不平”而已。胡適終生致力于文明的再造,他那平實清通的時論,堪稱中國公民教育的教本,因中國迄今無幾個有擔當?shù)闹R分子,也無像樣的公民教育,“胡說”竟成學者之絕唱?!吧俨蛔x魯迅,老不讀胡適”云云,言下之意是說,胡適不妨早讀,魯迅晚讀也無妨。早(少)讀胡適,以“文明”作為人生起步,學會如何做人做事,會受益終生,晚讀了會悔之晚矣。魯迅書中多蒼涼的不平之氣,作者于世事亦多感慨,晚年讀讀不失為一種宣泄,猶如手無縛雞之力者讀了武俠小說在想象中馳騁江湖。
讀罷韓著,重新獲得的魯、胡印象,竟可借用魯迅形容陳獨秀與胡適的名段(見《憶劉半農(nóng)君》)來表達。只是將“用不著提防”的陳獨秀換成胡適,將“有時總不免要側(cè)著頭想一想”的對象胡適換成魯迅即可。不知韓兄以為然否?
魯迅多有夫子自道的文字,此篇即是。更妙的是那篇名文《在中國現(xiàn)代的孔夫子》,簡直是惟妙惟肖的魯迅精神自傳。
2012.7.3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