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處于這個年齡段的父母真的很難當,但如果此前的底子打得好,此時的父母當?shù)靡踩菀祝簣允氐拙€,給孩子以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讓他自己去摸索、去嘗試,“對”就是從大量的試錯中產(chǎn)生出來的,孩子若不能親身經(jīng)歷“撞南墻”的痛苦,永遠不會相信“南墻”的存在。家長只要守住最重要的底線,例如:必須考上大學、不許有性行為、不許觸犯法律等,并在孩子需要幫助且向你求助時給予了幫助,就足夠了。此時不要怕與孩子起沖突,也許正是通過沖突和沖突的解決,你們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孩子有了成長的機會。
成年期
19歲直至孩子成家,有的理論直接定義為“成年”,最近有理論定義其為“成年初顯期”。孩子已經(jīng)長大,要離開父母,四海為家了。他的生活和世界仍在不斷地變化、擴容,但越來越少父母介入了。
一個人生活的四個層面若能平衡地發(fā)展,而且每個層面都能給他帶來滿足和快樂,才會讓他建立起自己充實、幸福的世界。任何一個部分的缺陷和不足,或充斥著迷茫、錯誤和挫敗,都將影響到其他部分的質量。
在身體層面,若我們忽略了對身體的維護、營養(yǎng)和鍛煉,等等,身體的資源將被過度消耗,“年輕時拼了健康換錢,年老了花錢買健康”已是大家的共識。但若過于關注身體,把心思花在吃喝、打扮、外貌長相上,從這里獲得滿足;或者稍有病痛就嬌氣退縮,難以忍耐;或者過度追求感官的享受等,都會使孩子將來花過多的精力在這個層面;或者過度依賴身體帶來的滿足,例如用生病或暴飲暴食來逃避難過的時刻或難以應對的困難,由于高、矮、胖、瘦影響自尊和自信,等等。
在關系層面,人是社會的動物,與他人的關系、愛與被愛,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感受。我們與現(xiàn)在和將來遇到的每一個個人的關系如何?我們對與他的愛恨情仇或普通交往如何表達和處理?我們對于各種社會性的團體,例如家族、朋友、同學、同事、俱樂部,等等,持什么態(tài)度?我們在團體中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和行為?我們喜歡成為團體中的一分子嗎?還是更愿離群索居?我們遇到困難時是否有親密、知心的人可以求助?我們將來會擁有什么樣的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