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決定性意義
人們通常會從一些事情當中尋求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并從別人那里汲取成功經(jīng)驗。事實上,我們對影像的理解力已經(jīng)歷了實質(zhì)性地改變,逐漸認識到絕對中立性的攝影形態(tài)根本不存在,所有的描述都有特殊的傾向性。攝影存在著三種截然不同的傾向性:第一種傾向來自常用攝影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和制造,這里所提及的攝影系統(tǒng)包括相機、鏡頭、所有器材和一切輔助設備,攝影師利用這些器材創(chuàng)造出攝影圖像。制造者們設計了器材的物理性能和基本框架,攝影師只能在此框架內(nèi)進行操作;第二種傾向來自于攝影師的主觀傾向,他們是運用機械設備創(chuàng)作影像的人,每幅攝影作品都可以揭露攝影師的主觀視點——主題、攝影師與攝影過程合二為一的結果;第三種傾向性由觀賞者自身的生活體驗所決定,當觀看攝影作品時,他們的閱歷和體驗決定了他們對該作品的理解??傊?,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時代背景都決定了我們所見所感。
1.4底片修正:在Photoshop出現(xiàn)以前
在Photoshop出現(xiàn)以前,為了達到藝術或商業(yè)的目的,人們嘗試了許多方法試圖在按動快門之后改變成像效果。早期攝影探索者為了順應其美學和技術性需求,常常會修正自己的工作方法。微縮畫畫家們直接在銀版或碘化銀版上作畫,試圖復制色彩,而這一舉動開創(chuàng)了手工合成色彩之先河。19世紀40年代,亨利·??怂埂に柌┨貫榱说玫角逦挠跋駮r常在曝光后在碘化銀紙上打蠟(最早的正負片疊放法),此舉使影像的細節(jié)得以呈現(xiàn),對比度增加,而且提高了印制效率并降低了難度系數(shù)。1848年,古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 Le Gray)將蠟紙技術引入到感光相紙纖維的制作過程中,這從物理和化學角度加快了負片的感光速度和色調(diào)范圍,生成了與蠟質(zhì)碘化銀版完全不同的畫面效果。像查爾斯·尼格(Charles N gre)、大衛(wèi)·屋大維·希爾(David Octavius Hill)、羅伯特·亞當森(Robert Adamson) 等攝影師通常需要用鉛筆在碘化銀負片上改變圖像的影調(diào),將主體從背景中分離出來,強化高光部分,突出初始曝光時所沒有顯現(xiàn)的景物與細節(jié)、去掉冗余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