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茶壺最忌買到仿品,這些仿品壺不但泡茶不會好喝,壺本身也不可能增值。而且因為是仿的,買到后,當(dāng)下就貶值了。
1980年,一位以賣烏龍茶給日本觀光客為生的業(yè)者,拿了一把顧景舟的壺,開價二十萬(當(dāng)時的臺北天母房價一平方米七萬元)。我的一個朋友知道后想要收藏,問我的意見。我反問他:“顧景舟何許人也?”他說:“顧景舟是個很有名的高級工藝師,他的壺很值錢,買了還會增值?!蔽铱催@位朋友如此熱情,本想支持他,但在看過茶壺本尊之后,覺得除了壺上的款識正確之外,泥料和線條造型都透著一股粗鄙的氣息。于是我拿出香港茶具文物館羅桂祥所藏宜興紫砂壺的照片,供朋友比對參考。事后,他便再也不提這件事了。
現(xiàn)代名家壺的仿品到處可見,下面又是仿顧景舟壺的個案:在廣東某觀光區(qū),一位臺灣游客上門,老板用五百元人民幣低價誘人買壺。我的那位退休教授朋友一聽,心中大喜。他一看壺款落“顧景舟”,加上老板大力推崇,便也坐下來喝茶,并趁著上洗手間的空檔打越洋電話向我求證。我告訴他,五百元的名家壺必定是假的,若是五十元的話,倒還可以買回臺灣當(dāng)教材。最后,這位朋友果然將“顧景舟”用五十元帶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