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曾經(jīng)在眾多歐洲的戰(zhàn)爭影片中有過不俗的表現(xiàn)。他是化學家出身,1930年,他開始在烏發(fā)電影公司從事制作特技的工作。烏發(fā)是一家具有傳奇色彩的德國電影公司。
拍攝《光榮之路》時,庫布里克這位年輕的導演卻給他提出了許多更難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特技要求。比如庫布里克不想要通常那種戰(zhàn)場上灰塵和沙粒滿天飛的爆炸效果,他希望爆炸效果能夠更加逼真一些,一顆炮彈的爆炸能讓泥土、石頭、彈丸一起飛向空中,然后猛地沖向地面。
因為庫布里克強調(diào)特技的逼真性,這樣就必須要有足夠數(shù)量的煙霧、煙火和炸藥,而朗格必須要得到德國相關部門的許可之后,才能夠買到符合影片拍攝需要的數(shù)量巨大的爆炸物。很快,朗格明白這次的特技任務跟他以往的都有所不同。
朗格花了好幾個小時試驗一種模擬炸彈爆炸的技術,最終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有金屬套管保護的錐形彈坑中填滿泥土和一些已經(jīng)熏黑了的塞子。彈坑的位置是通過非常精確的測算來確定的。一旦引爆,彈坑里的塞子和泥土就會噴薄而出,看起來就像是爆炸帶起的碎石和泥土飛在空中,然后有力地沖向地面。
為了引爆炸藥,劇組的電工們在場地中布置了好幾英尺的電線。在拍攝時,庫布里克會多次要求重拍,直到他滿意為止。在戰(zhàn)場上的有一個鏡頭他就要求重拍了30多次,因此爆炸時間的設置需要非常精確。朗格估計,僅在開拍之后的第一周內(nèi)就用掉了重達1噸的炸藥。
庫布里克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追求細節(jié)的完美,以求再現(xiàn)戰(zhàn)場的真實氛圍。“我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布置那個場地-寬500碼,長300英尺,”庫布里克在1957年這樣告訴《新聞周刊》,“在地面挖好彈坑和壕溝之后,我們在那里放了很多細小的道具-廢棄的槍支散落在不同的彈坑里,還有一些士兵的衣服。你看不到他們,但你能感覺到……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場地布置炸藥,并設定爆炸時間以便能夠準時爆炸。做這個要花去半天的時間,但真正拍攝這個鏡頭只有30秒?!?/p>
在拍攝攻擊安特山的鏡頭時,庫布里克布置了好幾個攝影機嚴陣以待,并且制定了一套拍攝方案來清晰展現(xiàn)法國士兵在德軍密集火力網(wǎng)的射擊下是如何死亡的。參加這個鏡頭拍攝的有600個群眾演員。庫布里克告訴亞歷山大·沃克:“我們一共有6臺攝影機,它們在一臺很長的移動攝影車上一字排開,這臺攝影車與法軍進攻的方向是平行的。整個戰(zhàn)場被劃分成五個‘死亡區(qū)’,我們把1至5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字作為編號分給每個群眾演員,告訴他們就在編號的那個區(qū)‘戰(zhàn)死’。而且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靠近爆炸地點‘死去’。我使用一臺具有變焦透鏡的阿萊弗萊克斯攝影機對準道格拉斯拍攝?!薄暗?區(qū)的演員做得最好,”庫布里克這樣告訴《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