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dāng)一個人說“如果……一點就更好了”的時候,并不是他故意挑剔,而是他的標(biāo)準讓他對某些事物或者某件事情不夠滿意。他沒有惡意,只是從他的角度看待人或者事,希望可以更完美一些。
但是他的完美并不代表大多數(shù)人的完美,大多數(shù)人覺得到達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就是100分。但是在他的眼中,一般人的標(biāo)準只有60分,想要達到100分,就需要“如果……”。他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可以完美一些,但是一味地要求事事完美,最終會讓人覺得挑剔。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為什么就要那么挑剔呢?即使是好心的提醒,多了也讓人覺得是故意找碴。他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但是這樣的完美別人不需要,別人覺得他的60分就是完美,至于多余的40分,則是他無端加上的,只對他自己起作用,沒有必要去影響別人。
也許完美型人格的人自己不在意這些,會偏執(zhí)地認為這么做是對的,因為他人沒有理解到事情的本質(zhì)。但是,有些標(biāo)準是得到大眾認可的,當(dāng)你不認可并且不遵從的時候,就會被大家孤立。當(dāng)然,也可能漸漸地被孤立,因為最初的高要求會讓人聯(lián)想到“完美”這個詞,但是一直追求完美,就演變成了挑剔,而且是尖銳的挑剔,因為大眾滿意的東西你從來沒有滿意過,你和其他很多人的意見都有偏差,所以讓人無法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