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人千面】吃餃子雜談(1)

舌尖上的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 作者:馬明博


唐魯孫

從前北方人拿餃子當(dāng)主食,南方人拿餃子當(dāng)點心,自從抗戰(zhàn)軍興,前后方民眾來了個大流徙,在飲食習(xí)慣方面,于是有了絕大的變化。年輕的一代因為長居川黔云貴,對于辣椒都有了偏嗜,拿面食當(dāng)主餐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F(xiàn)在臺灣無論哪個縣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餃子館,足證餃子已經(jīng)成為社會上最大眾化的食品了。

餃子有蒸煮之分,所以煮的叫水餃,蒸的叫蒸餃。滿洲人管水餃叫煮餑餑,黃河兩岸有的地方叫扁食,最特別的是山東菜管煮水餃叫“下包”,外鄉(xiāng)人初履斯土,聽說“下包”時常被弄得莫名其妙。

當(dāng)年北方鄉(xiāng)間民情淳樸,生活節(jié)約,除了逢年過節(jié)才吃一頓白面餃子外,平素多半是吃蕎麥面、高粱面、豆面、帶麩皮的黑面包的餃子。至于談到餃子餡兒,有葷有素。葷餡兒除了豬牛羊肉之外,還有雞肉、蝦仁、魚肉、三鮮等;葷餡兒還有配上大白菜、小白菜、菠菜、韭菜、韭青、大蔥、茴香、西葫蘆、冬瓜、南瓜、薺菜、扁豆的,有的人甚至拿蘿卜纓兒,掐菜須做餡兒的。雖然屬于廢物利用,卻別具一格,偶或吃一次,倒也另有風(fēng)味。素餡兒是白菜、菠菜、粉絲、豆腐、金針、木耳、冬筍,等等,要是加入雞蛋、金鉤、韭黃那就成為花素了。另外有用南瓜、雞鴨血、金鉤做餡兒的,亦葷亦素也非常香腴適口。

包餃子,分拌餡兒、和面、搟皮、包捏、煮熟五部曲,在北方有句俗語是:“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憋溩又巳藧鄢?,我想不外是餃子餡兒種類繁多,變化多端,所以才能讓人多吃不厭。餃子好吃不好吃,端視餡兒拌得好不好來決定。餃子餡兒要分剁、切、擦三種,何者應(yīng)剁,何者應(yīng)切,何者用刨子擦,都有一定之規(guī)的,總之松膩粗細適中(如用絞肉味道就差了)方屬上乘。調(diào)配料如果調(diào)配得當(dāng),餃子入口,覺得咸淡恰好。用油多寡更為重要,要能松腴柔潤,不結(jié)不膩,才算高手。和面雖然不算什么難事,可是用水多少也非常重要,面要和得軟硬適度,那就看揉面用水多寡得當(dāng)不得當(dāng)了。餃子皮分壓跟搟兩種,壓皮快而不圓,搟皮雖圓而慢,自然搟皮的餃子比壓皮來得整齊美觀,不過包捏手藝到家,餃子煮熟,吃起來是不容易分別搟皮壓皮的。

包餃子又叫捏餃子,飯館做的多半跟家庭包法不同,叫“擠”,一擠一個,手法非常之快。北方還有個老媽媽論,三十晚上包餃子,接財神的時候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包上三兩只。說是包幾只餃子,可以把小人嘴捏住,可免小人胡說八道,招惹些是是非非出來。吃財神餃子里面要包小錢,恐怕餃子捏不牢,破了會漏財,于是財神餃子都捏上花邊,雖然費點事,可是絕不至于餃子咧嘴散餡兒露財。

煮餃子一鍋不能煮太多,如果餃子在鍋里翻不過身來,不但不容易煮熟,而且易粘易破。熟餡兒點一次水,就可以煮熟,生餡兒可能要點兩三次水,餡兒才能煮熟,那要看餡兒的大小、皮的厚薄而定,所以煮餃子也是有門道的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