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監(jiān)管迷霧(10)

地下錢莊 作者:壬甲丁


僑匯券極大程度地刺激了外匯入境中國的熱情,但使用套路并不單純,需要和人民幣配合才行。光拿個僑匯券上街買東西,沒有錢也是白扯。也就是說,這東西具有貨幣能力,但不能代替貨幣。可不管怎樣,為了國內(nèi)的親人過得更好,海外僑胞或者國內(nèi)工作的外賓都鉚足勁往中國匯錢,為的就是多得僑匯券。只要有外匯進來,去銀行就可以按當時的匯率牌價提取相應的人民幣,除此之外,搭配的就是一定比例的僑匯券。

面對通常的僑匯渠道,海外華僑自然沒了擔憂,僑匯又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向祖國涌來。

然而,寂寞不常在,坎坷永相隨。

到了1958年前后,僑務工作又有了波折。

首先是全民“大躍進”如火如荼,僑匯工作自然不能落下。最初,各地還有點欲說還羞的意思,先是小打小鬧地拆人家僑戶的鐵門鐵窗去煉鋼鐵。漸漸地,在爭取僑匯的問題上,也開始走躍進路線,開始對歸僑、僑眷提出不合實際的僑匯目標攤派,采取層層控制指標硬性分配任務,隊與隊之間比賽“放衛(wèi)星”,“插紅旗、拔白旗”等做法。一些地方銀行在解付僑匯時,大都捆綁定期儲蓄存單,讓僑匯戶在存款上“放衛(wèi)星”,有的存款年限竟達100年!甚至有的地區(qū)還專門派人到香港、澳門等地區(qū)勸募。

另一頭,人民公社運動對僑眷這一塊也照顧有加,由開始的淺嘗輒止發(fā)展成重口味,于是,侵犯僑匯、征用華僑房屋、平調歸僑和僑眷財產(chǎn)、強迫僑戶捐獻投資等現(xiàn)象也再度抬頭,有些地區(qū)甚至在人家黃金上打主意,專門開設“總路線訓練班”,把有黃金的歸僑、僑眷們集中起來進行“培訓”,苦口婆心,滔滔江水,目標只有一個——獻出自己家的黃金。

相伴而行的還有反右斗爭,白熱化必然會過頭,想直行卻有點失控,逐漸有向“左”轉的苗頭,僑務部門開始無視歸僑、僑眷的具體生活習慣,強迫他們在勞動方面也躍進爭先,甚至還針對沒有勞動習慣的僑眷提出改造計劃,要求其一年之內(nèi)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達到中等勞動力水平。

這些沖擊本來就不小了,再加上全國大辦食堂,糧食供應極度緊張,很多僑眷即使仍有僑匯在手,也買不到生活所需。大家覺得手里的僑匯除了沒用之外,還極易惹禍上身,于是,爭取僑匯的積極性再度降到了冰點。

這么一搞,結果可想而知。

據(jù)資料顯示,1959年1至4月,全國僑匯總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僅完成全年計劃的。而江蘇省上半年的僑匯收入較1957年同期更下降了46%。

多條路線絞在一起,形勢大有愈演愈烈的意思,最重要的是整個國家的外匯收入受到嚴重的影響。到1962年上半年,全國僑匯收入再次出現(xiàn)大幅度下降的趨勢。當年國家原本計劃使用僑匯為6000萬美元,可實際上,上半年全國的實際僑匯收入才2000多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50%以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的一年。而江蘇省1962年上半年的僑匯收入竟然只有區(qū)區(qū)的39萬美元,僅為上年同期的78%!

情況危急,絕不能等閑視之。

很明顯,原因有二:

一是運動作祟,讓僑戶心里備受打擊:越有錢越?jīng)]理,有時憑空就會遭受責難,不如干脆放棄僑匯。二是國內(nèi)物資供應緊張,有僑匯證也不見得就能保證僑戶起碼的生活物資,僑戶就更加沒有積極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