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嫌貴可以不買,也可以誰便宜就在誰家買,但是這些買家不,他們相中了描述,但是就是喜歡軟磨硬泡砍價,搞得趙總疲憊不堪。勉強成交后,已是身心俱疲,而且利潤也得不到保證。趙總很無奈,推廣費用越來越高,直通車點一下要幾塊錢,點好多次才能成交一筆,沒有利潤空間根本就是賠錢嘛。但是銷量勢頭一旦起來,馬上就會有無數(shù)跟風者出現(xiàn)上來,跟你搞價格戰(zhàn)。他們沒有推廣成本,價格當然可以便宜。怎么辦?只有兩條路可以嘗試,一條是停止推廣;另一條是降價拼價格。停止推廣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流量立即會大幅降低,成交量的變化更是天淵之別。
那就試試降價吧。可剛一降價,競爭對手們也跟著降價,而且降的幅度之大,讓人咋舌。也就是說,無論如何降價,你都不是最低的那個,總有比你賣得更便宜的。你想保持在低利潤水平,人家則是只求賺人氣不求賺錢,更有甚者,為了賺信譽可以賠錢賣。也許一兩款產(chǎn)品可以這樣,但是你的競爭對手實在太多,每一個款式上都有一大批對手,他們抱著嘗試心態(tài)的降價都能讓你賠翻。
趙總的暴款計劃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被無情地摧毀---不推廣,無暴款;推廣了,大批的跟風者讓你頭痛不已,根本就是在替他們打廣告。
后來趙總總算發(fā)現(xiàn)了癥結所在,那就是比價都是因為有可比性,一模一樣的產(chǎn)品到處都在賣,而且一搜索就出來一堆結果。既然找到了問題所在,趙總在拍產(chǎn)品圖的時候就不再突出產(chǎn)品的品牌名,已有的產(chǎn)品圖片中含有品牌名的地方要么摳掉,要么直接替換圖片。這樣做果然靈,買家看到喜歡的款式,但不知道品牌名,搜索就無從下手,隨意搜索找到的也不是這種喜歡的款式,最終沒有可比價的參考。況且趙總的產(chǎn)品描述做得太有吸引力了,這時買家就會“沒有怨言地”拍下付款了。
但是好景不長,麻煩又來了,趙總發(fā)現(xiàn)不斷收到中差評,而中差評的原因倒不是因為質(zhì)量問題,而是感覺價格上受到了欺騙。這些買家收到貨之后,并沒有善罷甘休,照片上雖然沒出現(xiàn)品牌名字,但是收到的貨物上卻帶著吊牌呢,照樣可以搜索品牌名字進行比價。當看到在售的該品牌商品大多數(shù)的價格都比自己買到的便宜時,心里的不平衡感頓時油然而生,一股子委屈只有用中差評來發(fā)泄了---中差評帶來的壞口碑,直接影響了寶貝的轉化率。轉化率降低則意味著用錢買來的流量,瞬間都會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