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希望他能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所謂普普通通的人是有幾層含義的:首先他不要成為社會的一個負擔;其次,他應該是一個好的公民,有比較好的品質(zhì)。至于說能力有多大,能做什么事情,那和他當時的狀態(tài)有關系。所以這是我的一個要求,就是普普通通做一個人,就非常好了,我就非常放心了。當然我這種要求,只是作為眾多的家長當中其中一部分的一種訴求,中國的傳統(tǒng)更多的來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能這樣的要求更多一些。但就我個人的想法來說,成功不成功倒是其次,獨立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希望他有開創(chuàng)精神。
其他的當然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各方面的條件來判定,譬如在大學讀書,在大學就是要學一門專業(yè)。如果到了碩士生、博士生就更要專下去了。我覺得有個人的人格、有獨立的自主精神更珍貴。
實際上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解決什么問題呢?我以為它本質(zhì)上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我們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更多地強調(diào)集體主義、團隊主義、家族主義、國家主義,把人作為一種集體的依附。改革開放這30多年來,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主流是人性的大解放。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去追求這種獨立人格和開創(chuàng)精神。
我記得我去哈佛之前,參加一個哈佛的夏令營,兩個月在中國。哈佛的本科生在中國的夏令營,他們那批70多個人,就是本科生到這兒來訪問,他們做了一個演出,給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講明了其中有兩個跳現(xiàn)代舞的,就是他們畢業(yè)之后一個學法律的,一個在學什么我不記得了。他們畢業(yè)之后一個被休斯敦,另一個被波士頓這兩個專業(yè)舞蹈團聘請了。但是他們在哈佛全不是學這個的。
這個給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記得哈佛亞洲中心中國基金的執(zhí)行主任上臺致詞,他說哈佛學生,除了學業(yè)之外,一般具備三個條件之一,或者兼有。哪三個條件呢?第一文藝非常強,吹拉彈唱都會。第二,體育非常強。他說第三個我沒有想到,他說的這個第三不是交際能力,不是活動能力,也不是喝酒能力,而是苦難經(jīng)歷。他請了一個女學生上去,他說這個曾經(jīng)是越南難民,那種漂流逃出越南到美國的經(jīng)歷讓哈佛很珍視。他們認為這種苦難經(jīng)歷是一種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