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曹操率領大軍討伐張繡。在行軍路上,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士兵們口干舌燥。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了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這時,曹操靈機一動,對士兵們講,“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了,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就是一種類催眠現(xiàn)象。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催眠無處不在,只不過少了催眠師的引導。廣義上講,所有與潛意識溝通有關的現(xiàn)象,都可以稱為催眠。每個人其實都生活在催眠中,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被父母、同學、老師、同事、領導所催眠。
比如,小時候摔個跟頭,媽媽就會趕緊說,你怎么這么不小心,看摔疼了吧,疼不疼啊,不要哭啊,不哭了給糖吃。結(jié)果,你就被媽媽催眠了,跌倒是因為自己不小心,這樣不好,以后盡量不要跌倒。但跌倒是我們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問疼不疼的時候,其實是在暗示你很疼;說不要哭,就是暗示你趕緊哭,而且哭了還會有糖吃,當然要大哭特哭了。
我們從小到大就這樣被各種正面或負面信息所催眠,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做。所以,到最后,成了現(xiàn)在我們的這個樣子。
1. 催眠與透明的天花板
有這么一個故事,一所動物園里,大象被拴在一個不大的木樁上。憑它的力氣,完全可以拔掉木樁跑掉,為什么它不跑呢?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動物園的飼養(yǎng)員解釋道:這頭大象從小就被拴在這個木樁子上,由于當時力氣小,它跑一次,跑不了,再試一次,還是跑不了,就這樣多次失敗,多次暗示,它的潛意識接受了“拴在木樁上跑不了”這個暗示。
從此以后,只要一把它拴在木樁上,它就認為跑不掉了,不管它長成多大的大象,力氣有多大,它也不會再去作任何嘗試。
為什么會這樣呢?只要大象稍作嘗試,就可以把木樁拔掉,逃脫木樁的約束。其原因是,“拴在木樁上跑不了”這個消極的暗示,使大象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它自認為自己無法擺脫這個木樁。正是這種“自卑心理”限制了大象能力的發(fā)揮。
這應該算是一種催眠。雖然我們看著覺得很可笑,可是誰又能說我們心里沒有這樣的木樁,不讓別人覺得好笑呢?
再講一個故事,把一只青蛙放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箱子中,箱子上面扣一個玻璃蓋子。剛開始的時候,青蛙一定是不停地想跳出去。結(jié)果可想而知,它不斷地撞在蓋子上。
后來,青蛙就不會跳那么高了,但它仍會不停地跳,不過不會碰到那個透明的蓋子了。
過了一段時間,當把這個玻璃蓋子拿開之后,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只青蛙竟然再也跳不出這個箱子了。
我們每個人心里是不是也有這么一塊透明的天花板呢?
如果我們每個人仔細盤點一下,自己的心里面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被人安放了許多透明的天花板。我們害怕失敗,不是因為我們害怕失敗的后果,而是害怕失敗后被人嘲笑,害怕被人認為是低能、弱智。失敗并不可怕,大不了從頭再來,可我們受不了別人嘲笑的眼光。其實,嘲笑真的有那么可怕么?
2. 自信心來自何處?
不知各位讀者中有沒有為人父母的。一定要當心不經(jīng)意中給自己的孩子蓋了一塊透明天花板。如孩子不小心跌倒,當你說怎么這么不小心的時候,就已經(jīng)給了他一個負面暗示,跌倒是不好的,所以寧可走慢點也不要跌倒。
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有些父母就會說,這孩子太笨。結(jié)果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真的好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催眠師,但未必是一個合格的催眠師。為人父母難??!
等孩子長大一點,上學后,老師又成了孩子的催眠師。下面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所中學想分快慢班,把智商高的學生分到快班,把智商低的學生分到慢班。如何確定學生智商的高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