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惰性思維與延遲滿足的矛盾

思考,快與慢 作者:(美)丹尼爾·卡尼曼


我每年都要在伯克利待上幾個月,在那里,我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在山間小路上散步4英里,領(lǐng)略舊金山灣的風景。通常我會記錄散步所用的時間,也由此對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有相當?shù)牧私?。我發(fā)現(xiàn)自己大概用17分鐘就可以走完1英里的路程。當然我也耗費了體力,以這一速度行走比我坐在靠椅上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但行走中我并沒有感受到精神壓力,也沒有內(nèi)心矛盾,更無須催促自己前行。以這個速度散步,我還能邊走路邊思考。事實上,我覺得散步能喚醒身體的感應(yīng),使大腦思維更加敏銳。

系統(tǒng)2也有一個自然的速度。大腦沒有專門處理某項任務(wù)時,你可以分些精力隨意觀察自己周圍發(fā)生了什么。除非你非常小心謹慎,或者自我意識很強,否則觀察周圍環(huán)境或大腦的活動是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開車時你就能做出一些小決策,讀報紙時也能汲取一些信息,和愛人或同事隨意說說每天的開心事等,這些都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沒有什么壓力,跟散步?jīng)]什么兩樣。

邊散步邊思考其實是一件很輕松、很愜意的事,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這些活動似乎在爭奪系統(tǒng)2有限的資源。只需一個簡單的實驗就可證實這個假設(shè):在和朋友悠閑地散步時讓他心算出“23×78”的結(jié)果,而且要立刻就算出來,這時他肯定會停下腳步來算。我的體會是,我可以在散步時思考,卻無法利用短時記憶來完成這樣一項復雜的心算任務(wù)。如果我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構(gòu)建一個復雜的理論,我希望無人打擾,而且坐著思考要比站著強。當然,不是所有的慢思考都必須要集中精力、認真計算的。和阿莫斯悠閑散步就是我人生中的最佳思考時間。

加快散步速度會完全改變我的散步體驗,因為加快速度會使我的連貫思考能力明顯下降。只要一提速,我就要注意逐漸加快行走速度,要刻意保持更快的速度,將一連串想法加以總結(jié)的能力便相應(yīng)下降了。我在山上行走能保持的最快速度是每14分鐘走完1英里,不過這樣一來,我根本什么事都想不了。沿著小路快速行走不僅要付出體力,還需要大腦的自我控制,以防止自己減速。自我控制和仔細思考很明顯要搶奪努力的有限預算。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shù)人保持連貫的思維或時不時積極思考都需要自我控制力。盡管沒有作過系統(tǒng)的研究,但我認為,不斷轉(zhuǎn)換任務(wù)和提高大腦運轉(zhuǎn)速度從本質(zhì)上說是不會讓人感到快樂的,人們總是盡可能避開這種情況,這就說明了為什么最省力法則能成為法則。即使沒有時間的限制,保持連貫的思維也需要此法則。有人曾觀察并記錄我寫作的一個小時內(nèi)查收電子郵件或打開冰箱的次數(shù),這可以說明我想要逃離寫作的欲望,也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我的自我控制力完全達不到工作的要求。

好在并不是所有認知工作都令人厭惡,有時并不需要意志力的支撐,人們也能花很長時間和大量精力進行一項工作。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對這種無須作出努力的狀態(tài)的研究比別人都多,他將這種狀態(tài)命名為心流,而且此名稱已成為一個心理學術(shù)語了。體驗過心流的人將其描述為“一種將大腦注意力毫不費力地集中起來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可以使人忘卻時間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問題”,他們對這種狀態(tài)所帶來的愉悅感的描述非常吸引人,契克森米哈稱之為“最優(yōu)體驗”。很多活動都能帶來心流體驗,不論是畫畫還是摩托車比賽。我認識幾個作者,出書就是他們的最優(yōu)體驗。對于一個作者而言,這樣容易滿足是件幸事。心流巧妙地區(qū)分了兩種努力形式:對任務(wù)的關(guān)注和對注意力的嚴格控制。以每小時150英里的速度騎摩托車和在象棋大賽中角逐都需要付出努力,然而在心流狀態(tài)下,集中注意力關(guān)注吸引人的事并不要求自我控制。因此,我們要將所有資源都用于手頭上的任務(wù)才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