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shè)您現(xiàn)在在自己的辦公室內(nèi)……一位您從前遇到過的漂亮姑娘走進(jìn)您的房間,她脫下她的手套,打開她的錢包,把它一下子放置在桌子上……她有兩個一角錢的硬幣和一個五分錢,此外還有一個火柴盒。她把那個五分錢硬幣擱在桌子上,把另外兩個一毛錢硬幣放回錢包里,然后把她的黑手套擱在暖爐上……正在此時,您的電話鈴響了。這位姑娘拿起電話,說了一聲哈羅,停下來聽了一聽,又接著說‘我從來沒有過什么黑手套’。說完,她就掛了電話……您看了一下周圍,突然發(fā)現(xiàn)有個什么家伙在你的辦公室內(nèi),他正在打量那個姑娘所做的一切……”
“繼續(xù),”鮑考斯笑著說,“發(fā)生了什么事兒?”
“我不知道,”斯塔爾回答,“我正在拍片?!?/span>
——《最后的大亨》(The Last Tycoon),F(xiàn)·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著
1937年夏天,F(xiàn)·斯科特·菲茨杰拉德酗酒過度,負(fù)債累累,走投無路,絕望之際來到好萊塢試圖尋找出路。他希望通過編寫電影劇本來恢復(fù)自己。正如一位朋友所言,這位曾經(jīng)寫過《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人間天堂》等劇本的大作家,也是《最后的大亨》(未完成本)的作者,當(dāng)今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竟淪落到如此境地。
此后,在有兩年半時光中,他在好萊塢游蕩,他把電影劇本寫作看得十分認(rèn)真和嚴(yán)肅,一位知道他的文學(xué)才華的人這樣評價他說:“看到他全心投入這個事業(yè),你會感到心酸而傷心?!狈拼慕芾戮帉懨恳粋€電影劇本時,都像他寫小說一樣認(rèn)真,他時常是在寫人物對話或者對白之前,要先為劇中的每個主要人物寫出一段很長的背景故事。
無論他在編寫一個電影劇本之前,如何進(jìn)行所有的準(zhǔn)備,他始終被一個問題所纏身而難以脫身找出答案:到底什么是創(chuàng)作出一個好的電影劇本的關(guān)鍵呢?比爾·維爾德曾經(jīng)把菲茨杰拉德比作:“一個偉大的雕塑家,被雇傭去干一件噴灌工作;他不知道如何把水管聯(lián)接起來,讓水能通暢流動?!?/p>
他在好萊塢的多年生涯中,始終在尋求一個答案:如何在口述語言和影像之間取得平衡。在此期間,唯一一部標(biāo)有他的大名的電影劇本是根據(jù)埃里?!ゑR里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的小說《三人行》改編而成(Three Comrades,1938,羅伯特·泰勒、瑪格麗特·蘇利文主演);但最后還是由約瑟夫·曼凱維奇(Joseph L. Mankiewicz)反復(fù)修改多次才獲得通過的。他曾經(jīng)修改或?qū)懽鲙讉€其他的劇本,包括花費一個艱苦的星期去計劃編寫《亂世佳人》的劇本(他被限制不得使用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小說中不曾出現(xiàn)的字眼)。這樣,除了這部《三人行》電影劇本之外,菲茨杰拉德的所有電影劇本都以失敗告終。有一個為瓊·克勞馥寫的劇本《不貞》(Infidelity)因涉及性內(nèi)容而半途而廢。菲茨杰拉德死于1941年,臨終前,依然在創(chuàng)作他的最后一部小說《最后的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