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俱樂部以一開始的活動場所在北京安福胡同而得名,主要成員有王揖唐、王印川、劉恩格、黃云鵬、田應(yīng)璜、解樹強、江紹杰等人。最早這個俱樂部只是一個請宴狎妓的風(fēng)月場所,但在1918年,徐樹錚認(rèn)為有必要成立一個皖系所控制的政黨,于是于1918年3月7日,在安福胡同梁宅正式成立了一個“安福俱樂部”。這個俱樂部無政黨之名,有政黨之實,但說是政黨,又沒有任何黨綱方針,一切都唯皖系馬首是瞻,非國會議員不吸收入會。因此,這是一個皖系操控下的政客組織。安福俱樂部出現(xiàn)后的第一件“大功”就是控制了國會。在張勛復(fù)辟失敗后,段祺瑞拒絕恢復(fù)國民黨占多數(shù)的舊國會。1917年9月,北京政府以總統(tǒng)馮國璋的名義發(fā)布命令,組織了一個臨時參議院,對《國會組織法》和《參眾兩院議員選舉法》進行了修正,大大減少議員名額,并限制選舉權(quán)和被選舉權(quán),1918年3月正式宣布根據(jù)新的選舉法規(guī)進行國會選舉。5月至6月,國會選舉正式進行,安福系在財大氣粗的皖系軍閥的支持下,用賄選、利誘、舞弊、威脅等手段,在參眾兩院共計472席中獲得了330余席,成為國會的第一大黨。這一屆國會因此被稱為“安福國會”。
有了這樣一個國會撐腰,段祺瑞更是一手遮天。直系的總統(tǒng)馮國璋在此期間與段祺瑞再度鬧翻。馮國璋于1917年11月宣布解除段祺瑞總理職務(wù)。段祺瑞一方面勾結(jié)奉系張作霖對馮國璋施加軍事壓力,一方面利用國會拆馮國璋的臺,在下野不到半年的情況下,馮國璋在1918年3月再度請回段祺瑞任總理。到1918年10月,馮國璋總統(tǒng)任期屆滿,皖直兩派通過妥協(xié),由“安福國會”選舉了北洋大佬徐世昌為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一職則因為各方博弈未果而一直空缺。徐世昌就職后,段祺瑞雖然不再擔(dān)任總理,但仍然通過政府內(nèi)安插的皖系親信和“安福國會”控制著政局。
至此,北京的民國政府完全成為北洋軍閥們手中的玩具。所謂的“民主共和”也成了一個笑柄。無論是國會還是政府中,軍閥們用金錢說話,用刀槍交流,任何一項政策的出臺,任何一個人物的起落背后都有各大派系的骯臟交易。政府和國會成為政客們上演一幕又一幕政治丑劇的舞臺,戲碼令人作嘔,老百姓看得昏昏欲睡,厭煩不已。那么,究竟該怎么樣來改變這個現(xiàn)狀呢?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再度給出了一個解決之道。
二、“吾國大患,莫大于武人爭雄” 護法運動的教訓(xùn)
在張勛復(fù)辟后,孫中山于1917年6月離開上海南下廣州。是時,段祺瑞討平張勛,但并不提恢復(fù)《臨時約法》,也不恢復(fù)舊國會,而是另起爐灶,準(zhǔn)備籌建新國會作為自己的政治工具。有感于此,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就以維護《臨時約法》為號召,向全國發(fā)出倡議。舊國會的議員王正廷、孫洪伊、唐紹儀等人紛紛南下,海軍總長程璧光亦帶領(lǐng)海軍南下。革命黨人希望能依靠西南軍閥唐繼堯、陸榮廷等人的勢力對抗北洋軍閥,而西南軍閥對段祺瑞政府推動的“武力統(tǒng)一”政策也深懷戒懼之心,因此愿意支持孫中山。
8月25日,在廣州的舊國會議員召開了國會非常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通過了《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9月1日,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次日,選舉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規(guī)定在《臨時約法》效力未恢復(fù)以前,中華民國行政權(quán)由大元帥行之,元帥協(xié)助大元帥處理政務(wù)。孫中山又任命伍廷芳為外交總長,孫洪伊為內(nèi)政總長,唐紹儀為財政總長,胡漢民為交通總長,張開儒為陸軍總長,程璧光為海軍總長,章太炎為大元帥府秘書長,李烈鈞為參謀總長。廣州軍政府的成立,標(biāo)志著南北兩個政府分裂對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1917年9月,北洋政府段祺瑞正式發(fā)文通緝孫中山以及南方國會議員等,而10月,南方護法軍政府正式宣布段祺瑞為“首逆”。北洋軍打著武力統(tǒng)一的旗幟南下,西南軍閥出于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立刻起兵對抗,陸榮廷決定自廣東派軍援助,與湘軍程潛等部在湖南反擊北洋軍。戰(zhàn)至半酣,北洋軍中直系的王汝賢、范國璋突然聲明停戰(zhàn),北洋軍撤兵,皖系措手不及,長沙為護法軍所占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