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年,為了抗議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征收巨額茶稅(每磅三便士),波士頓人假扮荷蘭人將英國的三艘運茶船占領,最后將342箱茶葉倒入海中。這就是著名的“茶葉黨”的由來,同時也是美國人造反的開始。而到了2009年,美國人為了反對奧巴馬的房屋救濟貸款政策,由國家廣播公司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桑特利倡議成立了“新茶葉黨”。2012年美國大選中誰能夠獲得勝利,“新茶葉黨”的支持與否竟然成了決定性力量,茶黨女領袖米歇爾?巴克曼甚至成為共和黨內總統(tǒng)候選人預選最拉風的人選。
茶葉自漢代開始便進入人們的生活,到了明代,飲茶方式、茶類更加豐富。在明代以前,人們一般喝團茶。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下令廢團茶興散茶。花茶、烏龍茶也在明代出現,從而形成了今日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普洱茶等類型。
茶葉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傳入葡萄牙,由此開始了歐洲人喝茶的歷史。1622年因為英國凱瑟琳女王只飲紅茶而拒絕喝酒,而使得英法兩國發(fā)生了間諜案。結果,法國間諜發(fā)現,女王喝的原來是中國茶。后金、蒙古也因為茶葉多次與明朝發(fā)生戰(zhàn)爭。
茶葉既然可以影響國際局勢,也就可以影響國內局勢。在國內,有一條著名的交通線,名字叫做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代的產茶區(qū),經麗江、中甸、德欽、芒康、察雅到昌都、衛(wèi)藏。另一條是川藏道,自雅安一帶的產茶區(qū)進入康定后分為兩條:北線從康定向北,經過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昌都(川藏公路北線),進入衛(wèi)藏地區(qū);南線則從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昌都(川藏公路南線),進入衛(wèi)藏地區(qū)。
除了兩條主干線外,還有若干支線,例如“唐藏古道”(今天的青藏線)等。茶馬古道促進了漢藏交流,加深了兩個民族的兄弟情誼。例如一首山歌唱道:山上住的是藏人,山下住的是漢人;雖然住處各是各的,但每天生活在一起。
在貿易過程中,為了解決茶的運輸問題,也實行了“招商中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