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戴德利:我當然會有一些商業(yè)的考慮,但我一直非常的幸運,我從來沒有被迫選一些所謂的明星,我從來不認同他們的價值,我很幸運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從來沒有被迫把明星加在我的電影里面。但是我一直想要避免一些有非常不好的表演習慣的年輕演員,要改變他們的壞習慣我覺得是非常痛苦的。
丹尼·博伊爾:姜文提到他在選夏雨的時候,之前也沒有做過很多的排練,所以對于年輕導演來說他們這種即興的表演可能是非常珍貴的。
史蒂芬·戴德利:他們雖然沒有經驗,但這種青澀是非常珍貴的。在戲劇和電影當中選擇演員是不一樣的,在戲劇當中演員一周要重復七次的表演,而在電影當中是不需要重復的。所以在戲劇的訓練當中很多是強調重復性的,但是電影是沒有重復性的,是即興的表演。另外一個重大的區(qū)別就是戲劇當中有很多東西是在一個舞臺上,通過演員的表演要帶到不同的場景當中,但是在電影當中可以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場景,所以對年輕人來說有的時候因缺乏經驗而呈現(xiàn)的青澀表演反而對電影比較好。
菲爾·阿格蘭德:對我來說在看電影的時候,如果是看一個外國的電影,選不認識的演員更好,可以讓你充分進入不了解的電影當中,就像當時看《陽光燦爛的日子》一樣,就是看一種完全不同的電影。比如看一個阿根廷的電影或者中國的電影,我作為一個觀眾是一個特別的旅程,但是在外國電影里面如果看到一張熟悉的臉孔就沒有外國電影的異域感了。
丹尼·博伊爾: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當中也用了一些小演員,我在拍片的時候都鼓勵每個演員,我要給他們一種團結感。但是這些小孩之前從來沒有拍過電影,你自己要有一些技巧,你不能在他們身上強加任何東西,不能強迫他們做一些東西,通過他們的這種青澀和觀眾之間直接產生共鳴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因為選一些成人的演員你會看到他們技巧非常成熟,卻過于刻意。但是在小孩的身上他們的表現(xiàn)非常直接,非常天然,跟小孩一起拍片挺有樂趣的,特別是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當中。
菲爾·阿格蘭德:選了印度語而不是英語,這是不是你一個刻意的決定?
丹尼·博伊爾:我們是用印度語拍攝的,然后打了英文的字幕。這些小孩用印度語說話比較自然,因為在孟買的貧民窟當中他們直到十幾歲才會學習英語。
菲爾·阿格蘭德:那如果出現(xiàn)問題了呢?比如說昨天晚上你提到了《海灘》(The Beach,2000),你說現(xiàn)在如果拍《海灘》的話會用不同的手法來拍。